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强沈阳农业品牌建设 提升农业附加值的提案》(第343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市场与信息化处 发布时间:2025-04-17

李锁委员:

按照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沈阳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业附加值的提案》,我局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研究,对您提出的意见表示非常认同,现将具体情况回复如下。

一、品牌工作现状

市农业农村局以“品牌强农”为核心战略,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目标,构建起多层次、全品类的农业品牌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品牌培育、延伸产业链条,沈阳市农业品牌建设成果显著,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4年沈北清水大米被评为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佳玉大米、新浓香苹果等7个品牌被评为省知名农产品。“沈阳臻品”获得SIAL西雅国际金奖和2024年度区域公用品牌奖。目前,全市“两品一标”农产品480个(全省第一)、地理标志品牌29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7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66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品牌培育与创新,打造地域特色“金字招牌”

1.挖掘地域特色,强化品牌内涵。2024年在北京、浙江、深圳等地区相继举行“溯源中国·沈阳臻品”品牌推介会,实现“沈阳臻品”首次对外亮相,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初步建成以“沈阳臻品”为母品牌,沈阳大米、辽育白牛、辽中鲫鱼、沈阳蛹虫草、辽中玫瑰、新民酸菜等产品为子品牌的沈阳市农业品牌谱系架构,形成了统一管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依托“北纬42度黄金农业带”的自然资源优势,已培育出“沈北清水大米”“永乐葡萄”“康平甘薯”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下一步,将深度挖掘区域公用品牌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特色,融入品牌故事设计。例如,通过“康平红薯节”“稻梦空间”等文旅主题活动,赋予品牌文化附加值。

2.培育品牌发展领军机构,科技赋能品质提升。鼓励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品牌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组建品牌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好省市农科院、在沈高校、品牌协会、产业链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机构紧扣市场导向,明确科研方向,积极参与品牌农产品的创新研发,使科研成果迅速得以转化,促进品牌产品在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和生产效率上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充分利用各地科研院所现有试验示范基地、实验室、品种材料等科技创新要素,发挥区域优势,搭建起全省农业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提高资源共享开放水平和效能,实现科研人员、实验设备以及技术成果等全方位的联动,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和经费投入,形成互利共赢的创新模式。

(二)完善特色产业链体系,筑牢质量安全根基

1.增强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品牌建设。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整合农业产业链”的总体要求,2021年印发《沈阳市发展提升五大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根据该实施方案,将稻米、蔬菜、花卉、畜牧、渔业列为重点打造的五大农业产业链。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强省战略,2025年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政府领导牵头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建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与局内工作需要,市农业农村局组建沈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特色产业专家组,包含食用菌、设施蔬菜、大豆及杂粮、新民酸菜、淡水养殖、肉鸡、鲜食玉米、花卉、稻田画等9大特色产业,通过不断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持续带动我市农业品牌建设规模化发展。

2.构建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织密监管网格,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机制,实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员监管工作制度,落实网格员1563名。调查摸清全市种植养殖生产主体数据11234家。强化风险预警,严把农产品源头质量关。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1.8批次/千人”定量检测任务,2024年完成市级定量检测15522批次(果蔬农产品10795批次,畜产品4237批次,水产品490批次),合格率99%以上。压实乡镇监管责任,发挥乡镇有关部门、机构源头把关作用,对农产品上市前开展定性检测,完成定性快速检测41386批次,合格率99%以上。

(三)创新营销推广模式,扩大品牌市场声量

1.数字化营销与渠道拓展。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建成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基地集选品中心、网络销售中心、品牌培育中心、服务运营中心、培训中心“五个中心”为一体。基地目前有4个直播团队、1个品牌打造团队、1个培训团队、1个第一书记工作队入驻直播基地。同步推进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首批推动于洪区“沈阳马家干调食品有限公司”、康平县“康平县憨馥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入驻京东平台辽宁农业特产馆。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供货商参加“首届中国(辽宁)网红经济合作交流活动周”,与全国知名网红、优质选品机构现场对接、交流合作,多渠道提升我市农业品牌线上知名度。

2.展会与体验式营销结合。2024年共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销活动21次,累计现场销售额1000多万元。拓宽域外销售市场,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举办“沈阳臻品”优质品牌农产品推介会。畅通集中采购渠道,联合市总工会、市商务局等单位,面向驻沈央国企等大型单位和重点餐饮、商超企业,组织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把握假日节点,积极对接新华社、副食集团、盛京资产等单位,先后在新华社参加新华社品牌工程年货节,在工业展览馆、盛京大天地举办沈阳市品牌农产品年货展销会和“东北年货节”,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消费者黏性,提高我市农业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四)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品牌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品牌认证。支持农业品牌协会、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农村部推出的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辽宁省知名品牌等国家、省级品牌评选认证活动,力争实现1-2个品牌进入国家精品培育计划,省级认证不少于5个的目标。鼓励引导企业开展“二品一标”认证,将“两品一标”认证纳入惠农政策以奖代补,每年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生产企业等主体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证书的,每个证书分别以奖代补1.5万元、3万元。通过加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标准化生产,以高质量供给筑牢品牌根基。

2.促进农产品包装升级,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注重产品质量、创新包装设计、注重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平台与纽带作用,在农业品牌推广和宣传上有所突破,举办包装设计公司与涉农区县(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企业对接会,介绍产品包装设计新理念、新趋势,并展示包装实例,为生产企业提供多元化选择,提供新创意、新灵感。加快我市农业提质增效,赋能我市农业品牌升级。

(五)加强与新华网战略合作,提升品牌可信度

与新华网合作开展“溯源中国·沈阳农业品牌赋能行动”项目,在合作成绩上已初步实现4个“可信”。一是可信传播。开设融媒体专题,发布原创报道110余条,全网推广约8000余条次,总曝光量约为8000万人次。新华社推出的“酸菜四连发”在《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等重要报刊发布,并在中国经济网、学习强国等重点官媒和流量网站大量转发。二是可信生态。发挥新华网的渠道聚合优势,“沈阳大米”等农产品亮相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中国预制菜产业赋能行动、“珍奇辽味”走进韩国活动等。三是可信电商。开展“溯源中国好物推荐师”培训活动,有100名学员通过考核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互联网营销师》证书。四是可信认证。推荐品牌企业入驻溯源中国可信管理云平台,首批已推动沈阳禾丰、新民秋实等3家企业入驻新华网溯源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品牌建设体系

打造以“沈阳臻品”为核心的区域公用品牌,统筹推进“沈阳臻品”建设与运营,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模式创建品牌体系,充分发挥区域公用品牌载体的支撑作用。

(二)实施品牌梯次培育

以现有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基础,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2个、知名农产品品牌5-10个,实现品牌数量稳步提高。

(三)提升品牌影响力

继续携手新华网等权威媒体,搭建品牌宣传矩阵,发布“沈阳臻品”推广素材,深入挖掘农业品牌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农产品推介。

(四)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

优化域内营销,拓展域外渠道,计划继续举办东北年货节等活动,组织企业赴外埠参展,计划在华中、西南等地区开展沈阳品牌农产品展示推介活动。推动沈阳农业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衷心感谢您对沈阳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农业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