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推动预制菜产业快发展 建成东北重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的提案》(第148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乡村产业发展处 发布时间:2025-04-11

民盟沈阳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动预制菜产业快发展,建成东北重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的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针对国家预制菜新标准定义中预制菜的覆盖面收窄现状,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研究政策。会同市市场局等部门共同研究新出台的文件,重新梳理现有企业及行业情况,经梳理,规范后的预制菜企业由原来的56家企业、产值160亿元,变为12家企业、产值3.35亿元。二是开展调研。调研重点企业生产及运行情况,并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专家对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进行交流;走访答复预制菜相关建议提案8个。三是协同推进。市场监管部门规范预制菜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制定鸡架、酸菜等本地特色的预制菜产品团体标准;工信部门建立预制菜生产企业培育库,重点发展肉制品预制菜;科技部门发挥创新联盟作用,建设“辽菜”预制菜研发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四是组织活动。组织2024沈阳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参加广东、上海等品牌推介活动,开展预制菜项目招商和产品专项推介。五是专题研究。近期市政府主管领导先后2次组织召开专项调度会,听取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新出台政策执行情况、行业数据情况、存在问题和落实新伟书记批示情况进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出台文件和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安全监管,把握发展趋势,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布局,制定实施《2025年度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通过学习外部先进地区,推进市场主体培育、产业链条延伸、产业潜力提升,重点培育肉鸡、酸菜等优势产业预制菜头部企业。发挥现有预制菜协会、食品院校作用,引导预制菜经营主体,强化行业自律和研发能力,组织开展品牌推介、评选推荐和宣传展销等活动,促进预制菜行业良性持续发展。在《辽宁省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印发实施后,出台《沈阳市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具体工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培育预制菜市场主体

(一)壮大龙头企业

引导现有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畜禽屠宰和餐饮等企业发挥原料、技术、人才、设备、渠道等优势,积极延伸发展预制菜加工新业态。分档建立预制菜企业培育库,加强预制菜企业培育扶持,重点培育以阿雷食品、重工食品、华美畜禽、副食集团、禾丰食品,昊明食品、秋实科技、国字菜篮子等为代表的预制菜企业,形成雁阵型预制菜产业。

(二)强化招商引资

立足预制菜产业链“图谱”和产业发展前沿形势,积累一批项目投资线索,打造“招商一张图”,围绕预制菜综合加工、电商平台、市场营销等关键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到广东、山东等预制菜产业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涉农区县(市)每年至少引进1个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预制菜项目。

(三)组建产业联盟

发挥辽宁省预制菜产业协会作用,引导全市预制菜经营主体、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预制菜产业联盟。强化行业自律,分析交流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探索开发特色菜品和系列产品,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和发展守则,组织开展品牌推介、评选推荐和宣传展销等活动,促进预制菜行业良性持续发展。

(四)强化政策支持

制定预制菜相关支持政策,优先为预制菜产业相关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预制菜产品研发、质量标准制定、基地建设、设备投入、技术升级、冷链物流、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等给予扶持。加大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与沈阳农投对接,拓宽融资渠道,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包含预制菜等相关产业。

(五)强化人才支撑

把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辽菜师傅”工程,鼓励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推进预制菜“产学研”基地建设。发挥辽菜餐饮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组织开展预制菜生产、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相关职业(工种)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评价,大力培养预制菜相关人才,做好预制菜产业典型人物选送工作。

二、延伸完善预制菜产业链条

(一)建设优质原料基地

坚持安全、绿色、优质目标导向,加快建设一批粮食、果蔬、畜禽、水产等种养标准化基地,引导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扩大预制菜优质食材供应,鼓励预制菜企业自建或合作建设食材原料基地。将法库牛肉、永乐西芹、新民大民屯白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铁西鲟鱼、法库鸡蛋、于洪西红柿等名优特新农产品导入预制菜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建设原辅料配送中心。

(二)开发辽沈地域特色菜品

立足沈阳地域特色和传统,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以市场欢迎度为核心,兼顾物流运输便利性,研发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乡土菜等四个方面10大系列产品,形成预制菜10大系列专业集群。清宫御膳系列,重点发展菜名典雅、一菜一典故、极具文化色彩的宫廷菜肴;官府菜肴系列,重点发展做工精细、善用山海河珍等独特饮食习惯菜肴;地方特色菜肴系列,重点发展葱烧辽参、焦熘肉段、烹汁锅包肉、雪绵豆沙等具有辽菜风味菜品;民族特色菜肴系列,重点发展本地人口数量居前汉、回、满、蒙、朝鲜、锡伯等爱吃的酸菜汆白肉、羊肉烩菜、八大碗、烤全羊、泡菜、酸辣腌菜等沈阳独特的民族特色菜肴;乡土菜肴系列,重点发展炖、焖、熬、蒸、灌等,烹调方式做出的酸菜炖大骨、酱熬河鱼、榛蘑炖笨鸡等民俗民风口味;风味小吃系列,重点发展体现一个地域的出产特征、饮食习惯及民俗民风的沈阳鸡架、老边饺子(传统煸馅)、李连贵熏肉大饼等地域小吃;烟火烧烤系列,重点发展烹调方式多种多样的朝鲜族烤牛肉、泥炉烤肉、烤鸡架等风味;涮锅炖锅系列,重点发展铜锅酸菜涮肉、一锅出、铁锅㸆大鹅等;名优食品系列,重点发展鹿鸣春和高楼香鸡、老杨家酱猪头肉、不老林糖等满足游客拿得走需求,也是本地居民能拿得出,送得好的必选之物;地标食材系列,重点发展新民血肠和酸菜、辽中鲫鱼、苏家屯紫苏叶、法库谷饲牛肉等。

(三)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推动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相关标准,鼓励在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预制菜产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研究制定预制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依法制定包括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与规程等内容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预制菜的标准化和监管提供依据。

(四)加强全产业链监管

建立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列入预制菜原料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督促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推进多种形式并存互认的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应用,从源头上保障预制菜产品食材产出安全质量可溯。

三、提升预制菜产业发展能级

(一)构建研发平台

依托中国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预制菜共性基础研究和加工技术革新。研发预制菜原料半成品加工与贮存技术,集成创新预制菜加工、储运、复热等关键技术,开发规范化、模块化预制菜标准技术体系,充分发挥食品产业振兴院职能,对标先进地区,探索推行“业界共治+政府(行业)议事机构”的公共治理架构,提升预制菜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智能化水平

推广适合沈阳地域预制菜清洗、切裁、剥壳、搅拌、烹炸、速冻、封装等自动化生产线基础模板,提高预制菜企业生产效率和品控能力。整合预制菜种养、加工、销售、运输、存储等各环节的数字资源,支持预制菜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三)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引领仓储冷链物流企业与预制菜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充分发挥沈北辉山、辽中近海等仓储物流基地,毅都、润恒等冷链物流中心的骨干物流基地牵引辐射作用,及益海嘉里中央厨房建设、国字菜篮子总部基地建设、鲜顺供应链冷链配送等项目建设,构建以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主,生产企业冷链基地设施为辅的预制菜流通体系。鼓励支持仓储冷链企业研发预制菜专用设备,培育一批跨区域的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四)强化园区建设

以现有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基础,推动存量食品加工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支持引导预制菜企业入园集中发展,努力打造预制菜产业集群。引导沈北新区以发展“中央厨房+智慧餐饮”为核心,打造集预制菜原料基地、电商直播基地、预制菜生产包装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引导新民、辽中、康平、法库以原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基础,以发展“原料基地+食品加工”为核心,打造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示范效应显著、管理机构健全的预制菜产业基地。

(五)推动中医药膳创新发展

结合“药食同源”理念,鼓励中药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联合研发,通过中药配方与食材深度融合,打造“治养调”一体化的健康解决方案,开发兼具养生功效与便捷性的预制菜品,如参苓鸡汤、黄芪肚煲鸡等。

四、加强品牌营销推广

(一)培育区域品牌

实施预制菜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同创行动。发挥我市农业生态条件好、农副产品类多质优、餐饮文化底蕴深厚、食品加工基础雄厚、消费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预制菜新菜品鉴、名菜评定、美食体验等活动。全面梳理沈阳预制菜相关产品,建立预制菜产品库,积极开发“中华老字号”系列产品,通过统一标识和包装设计,打造“沈阳预制”区域公共品牌。形成沈阳味道美食地图,推广10大系列产品,形成预制菜菜品集聚效应。

(二)打造产业文化

深挖预制菜产业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和餐饮文化,讲好名人、名厨、名菜故事,传承和保护传统技艺,丰富文化特质和内涵。培育发展一批沈辽预制菜文化连锁企业,打造名片、名品,唱响辽沈预制菜文化品牌。开发预制菜文创产品和预制菜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线路,布局一批预制菜体验点,打造“现代农业+美食文化+休闲旅游”全产业链。

(三)加强产销对接

以“合合通”数字供销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采取“1+N”模式,不断优化拓展质量管理、追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用评价等功能,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通过全程标准化管理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生态、安全、营养、便捷、智慧的预制菜供应链平台。鼓励预制菜加工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基地和消费群体植入该平台,区分机关事业单位、工业企业、餐饮企业、学校、医院等不同场景,建立预制菜消费端示范点,推进该平台持续扩容赋能。充分利用美团、京东、天猫、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打造全方位服务网络。

(四)聚力宣传推广

积极打造彰显辽沈菜系特色,具有广泛知名度的预制菜品牌,加强预制菜产品对外宣传和推介。充分利用展会、直营门店、酒店商超、网络平台、电商直播等多渠道,通过线上传播和线下互动体验等方式,不断提升沈阳预制菜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品牌赋能开拓市场。

(五)优化发展环境

规范预制菜行业监督检查制度,及时兑现落实预制菜有关政策。结合领导干部进企业工作,建立企业联系挂点制度,对口联系对接预制菜重点企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和困难。加大预制菜品牌宣传和科普力度,加强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正面引导,营造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