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建立国家现代种业(玉米)高新技术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
我市高度重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依据《沈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1 - 2023年)》,全市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91份,记录畜禽、淡水水产品种57个。沈阳农业大学正在建设的东北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中心种质库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将为沈阳市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可靠保障。同时,依托上述单位开展的种质资源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已挖掘主要生物重要性状基因18个,初步实现了种质资源向基因资源的跨越。
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我市对省级及以上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给予政策支持,涵盖粮食作物、蔬菜、花卉、水果、微生物等多个领域。2022-2024年,累计拨付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补贴资金490万元,支持19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开展资源鉴定、评价工作,推进关键基因发掘和利用研究。此外,组织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筛选出247种可供公益性使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给有研发创新能力的重点种业企业,鼓励开展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研发,发挥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公益属性,努力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关于提高玉米市场化育种水平方面
我市通过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持,推动玉米育种水平提升。2021年,市科技局出台《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建设种业创新团队(创新联合体)的实施意见》,启动组建种业创新团队(创新联合体),整合全市种业创新优势资源,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同时,制定《沈阳市种业创新科技专项实施细则》,设立种业创新科技专项,对每个立项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组建21个种业创新团队(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57项种业创新科技攻关项目,涵盖玉米、水稻、蔬菜等21个种业创新领域。
此外,我市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已认定的各级创新平台按照绩效评价结果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撑。支持东亚种业辽宁沈阳玉米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建设,创建、培育省市级成果转化平台。目前,我市各级种业创新平台已达23个,仅2024年获得162.5万元市财政绩效奖励,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切实成效。
同时,以东亚种业为首的种业联盟已探索出技术转让、委托研究、联合攻关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在转基因生物育种等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三、关于提升农业供种保障能力方面
我市积极推动种业基地建设,提升供种保障能力。2024年,我市新制定的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玉米制种企业基地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对在沈繁育玉米杂交制种1000亩以上的给予10万元补贴。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吸引国内种业阵型企业、上市种业企业来沈建设繁种基地,打造玉米种业头部企业聚集地。同时,加大对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支持力度,对在沈注册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市属科研院所,在海南省或云南省建设的农作物种子南繁育种基地给予租地租金支持。
四、关于推进优势品种规模化种植方面
我市已制定并出台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对育种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新品种研发和推广给予资金支持。2021-2023年,我市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品种,每个品种给予5万元奖励;对在我市每年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和1万亩以上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经济作物品种,给予10万元奖励。3年来,共有107个新品种(系)获得政策支持,其中玉米新品种(系)62个,占57.9%;2个玉米品种推广面积达到补贴标准获得政策支持。
五、关于建设头部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方面
我市已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吸引国内种业阵型企业、上市种业企业入驻。2024年,我市新制定的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玉米制种企业基地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吸引国内种业阵型企业、上市种业企业来沈建设繁种基地,打造玉米种业头部企业聚集地。同时,搭建种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的对接平台,推动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推动种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种业基地深度对接,加快形成种业企业发展新格局。
感谢贵单位对种业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