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助推我市淡水鱼产业发展壮大”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渔业工作以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渔民致富为目标。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23万亩,其中池塘面积15.3万亩,水库面积7.7万亩。2024年,全年淡水水产品产量达到23.2万吨,同比增长4.5%,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3.4亿元,同比增长4.5%。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淡水鱼产业发展壮大,我局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改进养殖模式,加快推进淡水鱼生产规模与特色经营
(一)优化养殖品种与结构
近年来,我市重点实施水产优势品种引进繁育项目,通过将遗传育种与现代化生物学技术结合,改良淡水养殖品种,优化选种工作,完善繁育体系,增加优良品种养殖,提高淡水养殖产业中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同时,依据地域、水质等特点,在辽中区、新民市、铁西区、于洪区、沈北新区等地,选择丁鱥、德国镜鲤、鳜、唇䱻、拉氏鱥、津新鲤、福瑞鲤、黄颡鱼、西伯利鲟、克氏原螯虾等特色淡水鱼品种进行养殖,以满足市场对多样化、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二)提升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等资源,强化对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其养殖技能和病害防控能力。例如,邀请辽宁省淡水院、沈阳农业大学等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或开设线上培训课程。
在养殖模式上,大力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注重养殖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推广使用生态营养饲料和生物技术调控水质,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推进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
2024年,我市争取国家资金1170万元,在新民市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对4000余亩集中连片的老旧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池塘的养殖效率和生产能力,并完善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保障养殖生产顺利进行。
支持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格局,通过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紧密合作,实现养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条的延伸。
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养殖户+市场”的产业化体系,实现淡水鱼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淡水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强化质量监管与品牌建设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鼓励和支持养殖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产品影响力。
通过以上优化养殖品种与结构、提升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推进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以及强化质量监管与品牌建设等措施,有效改进淡水鱼的养殖模式,加快推进其生产规模与特色经营的发展。
二、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在绿色养殖与生态养殖方面,按照《2024年辽宁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
在加工业方面,积极培育渔业养殖饲料生产和淡水鱼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幅提高淡水鱼产品附加值。
(二)促进三产融合推进
积极推动淡水鱼养殖行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养殖业与加工业、休闲旅游业紧密结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水产加工、饲料加工、渔药销售等服务性产业发展。鼓励铁西区开发特色水产品加工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强辽中淡水鱼省级特色优势区建设,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推动养殖水域景观化改造,建设休闲渔业基地,实现渔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挖掘渔业历史文化,讲好渔业故事,保护、传承和弘扬渔文化,打造精品休闲渔业品牌和垂钓基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局在政策扶持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在技术创新上,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水产品的加工效率和附加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在品牌建设上,加强水产品品牌建设,提高我市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市场拓展上,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扩大水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我市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产业链整合上,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延长产业链并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是促进渔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产业链整合等措施的实施,推动我市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快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积极鼓励淡水鱼养殖企业发掘当地资源优势,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开发多样化的大宗淡水鱼加工产品。运用多种媒体渠道进行“辽中鲫鱼”“盛京鲟鳇鱼”“玉兰渔业”“增健达”等水产品品牌宣传和推广,组织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和推介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我市淡水鱼品牌的影响力,有效拓展国内外市场。
四、建立渔民保障机制,促进渔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渔业、渔民的扶持力度
出台渔业扶持政策,在水产优势品种引进繁育、设施渔业等给予资金补贴。今年市财政安排270万元用于水产优势品种引进繁育项目补贴。
(二)完善技术培训体系,提高渔民技术素养
鼓励渔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充分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等资源,为养殖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其养殖技能和病害防控能力。邀请沈阳农业大学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或开设线上培训课程,推动淡水鱼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进程,通过技术和管理优化,提高渔民的生产效率与风险防范能力,推动渔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淡水鱼产业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