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关于优化我市农民培育体系助推乡村振兴提案》(第383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科技教育与创新处 发布时间:2023-03-28

崔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我市农民培育体系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第383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市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强化政策支撑,从农业生产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职业教育、农村金融等领域,全面推动农民就业创业整体素质跃升,多元化、多渠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一、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持续强化

2022年,中共沈阳市委办公室、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沈阳市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沈委办发〔2022〕35号)。通知明确,建立健全县域人才培养引进体制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到2025年,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形成人才集聚高地,实现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打造优势特色明显、梯次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县域人才队伍。一是实施主导产业人才引育工程。实施农业专家项目,每年支持50名左右农业专家服务乡村振兴,引育3至4名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创新型农村产业领军人才(团队)。二是实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支持县域人才就近就地开展创新创业,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专项活动,吸引更多人才在县域就业,适当扩大县域人才生活补贴发放范围。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三是强化县域人才服务。推进“兴沈英才计划”在县域落实,支持引导人才向县域流动,加快培养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和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围绕县域发展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县域劳动力技能水平。

二、农民生产技能提升扎实推进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农业经理人、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瞄准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开展集种养、加工、销售、品牌、物流、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培训,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一是优选教育培训机构。依托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原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职业学院(原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等省内优质农业职业教育机构,开展高素质农民集中培训;遴选中化现代农业新民MAP服务中心、辽宁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翼泽万方科技有限公司(大疆无人机)等3家科技型农事企业和新民市姚堡乡大艳农机专业技术合作社等近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实训基地,便于学员就近就地开展实习实训,实现了集中培训与实训实操相结合。二是精准设置课程。设置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3个培育类型。设置了粮油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经济作物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品牌创建、高素质农民与现代农业、高素质农民创业拓展战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风险防范等课程,培训内容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贯穿。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推行“线下70%学时+线上30%学时”培训模式,即:线下84学时、线上36学时。培训基地与“云上智农”APP运营商衔接,签订线上培训协议,加强在线课程开发和规范化管理,确保线上培训质量,组织专家、教师和农技服务人员上线服务,运用培训形成的大数据,开展线上技术指导服务。参训学员全部纳入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平台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培训过程、培训效果和跟踪服务全程可追溯。四是分时分段实施。设置综合素养提升、专业能力提高、业务能力拓展、实习实训强化4个培育环节,根据农时特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优化组合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实习实训、观摩交流等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受到参训学员好评。近3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290人,学员满意度评价达到95%以上。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增强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农村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将农民工培训纳入“舒心就业”计划一体推进。依托承担政府补贴项目的培训机构,针对符合条件、有就业需求的就业重点群体,按照本人的培训意愿和就业需求,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提升其就业能力。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政策宣讲等政策宣传活动,提高农村就业重点群体参加技能培训积极性。结合县域产业发展特点,调整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重点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开展多元化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农产品加工种植、轻工业生产、家政服务等就业属性高行业促进农村失业群体就业技能提升,稳定农村留守劳动力工作岗位,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2022年全市累计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3854人次。

四、农民职业教育中心作用日益凸显

市教育局指导各区、县(市)职业教育中心紧密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服务能力,拓展学校功能,推动学校办学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实现学校转型发展。一是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2022年,市级投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资金547万元,支持沈阳市电子技术学校、康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辽中区职教中心、新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4所农村职教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苏家屯区职业教育中心、沈北新区职业教育中心因转型发展效果明显,获评辽宁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转型发展示范校。辽中区职业教育中心、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入选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及优质专业建设项目名单。二是服务当地发展的功能定位更加突出。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我市7所区县职教中心开设涉农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近3年区县职教中心先后增设了农村电气技术、农村会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多个当地急需专业,涉农等相关专业达到7个,专业布局更加符合当地人才需求。三是农村地区招生规模逐年提升。为确保每一个有就学愿望的应往届毕业生都能读中职,近几年,我市完善了注册入学制度,凭初中毕业证或高中毕业证书免试入学,简化了入学手续,能采取网上办理的实行网上办理。同时,加大了面向农村地区的招生宣传力度,组织学校定期进区、进村、进校宣传国家对农村户籍学生免学费和资助政策,2022年,我市中职学校招收农村地区学生达到1.7万余人,占招生总人数的63%,比2019年增加1793人。四是校企合作更加紧密。近几年,指导区县职教中心加强与当地企业在人才双向流动、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7所区县职教中心已与165家大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农村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区县职教中心兼职任教已经成为常态化。学生就业率基本都在95%以上,就业满意度接近100%。

五、农业金融贷款扶持政策愈发精准

市金融局支持银行机构在县域地区大力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深入村屯,在农村地区的农村商超、农资店、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服务点,持续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引导服务点在提供小额取现、生活缴费、转账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基础上,依托新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对“惠农e贷”“金信农E贷”“微捷贷”“纳税e贷”“抵押e贷”“公司+农户”等产品进行推荐,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实现惠农服务点乡镇覆盖率100%。创新开发涉农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辽宁肉牛、沈阳粮食、沈阳肉鸡、沈阳淡水鱼、新民酸菜等涉农产业链金融产品,强化红星贷、助保贷、创业担保贷等工具推广使用。引导银行机构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特点,推出“银行+保险+农户”融资模式。在金融服务方面,对有融资需求的信用村农户,给予优先满足贷款需求,贷款利率在现行同类执行利率基础上给予一定优惠,涉及涉农创业担保贷款的给予优先投放,配备专业人员提供驻村金融服务。

感谢您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