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改厕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沈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要求和省政府农村改厕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议部署,坚持全面改、分类改、迅速改、限期改、系统改,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农户参与
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工作充分尊重农民真实意愿,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让农民全程参与。一是在户厕建设整改过程中,让农民有充分的选择权,农户通过《改厕意愿申请书》自行选择目前适合我市农村气候环境的三种改厕模式:室内水冲三格式、下水道水冲式、室外双池交替式;同时,打造样板间试验试点,供农户参考选择改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样板户厕446座,其中室内户厕420座,室外户厕26座。二是在改厕施工推进中,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一些技术要求不高、农户有参与意愿的工作交由农户来做,通过引导农户劳动增加农户收入;一种是明确改厕各个环节的补助费用,由农户在满足改厕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济或自然条件来决定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与否,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室内工程全部由改厕户自建,街道制定验收标准的做法得到农户的肯定和认可,该经验正在根据各地情况进行推广。三是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厕后续管理维护,农户选取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改厕整改施工过程,如浑南区各街道建立村民监督小组,实施常态化质量督导,定期召开改厕工作村民代表大会,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四是集中开展宣讲,充分发动引导农户参与了解改厕工作。制定整改专项宣传方案,利用多种媒体持续宣传“厕所革命”理念。组织成立“幸福家园”巾帼服务团和宣讲小分队,开展“乡村清洁”巾帼志愿服务和“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组织各区县(市)编制相关改厕宣传画、宣传单和说明书,印发给农户,让农户知晓改厕建设标准和施工要求,并能参与到户厕施工和质量监理中。在农户家庭张贴改厕信息卡,公示建设信息和管护信息,使改厕工作入户、公开。各涉农地区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累计发放宣传画(单)20万余张,悬挂条幅1600余个。
二、坚持统筹推进,建立联动机制
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户厕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推动整改工作,相关负责同志每天研究、部署、调度整改工作,实行“条抓块保”、专班推进、直插现场的属地化、实体化、扁平化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改厕调度会和现场工作会,组织各区县(市)主要领导观摩沈北新区、法库县、铁西区等改厕示范点位,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及时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对改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纠偏和改进;市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工作。
建立三级联动包保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市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工作专班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目前,9个区县(市)已全部落实三级包保责任人,其中县级包保领导153人,乡级包村干部992人、乡村包户干部2144人。各级包保负责人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宣传引导等方面压实推进整改工作,加快施工组织进行。截至目前,铁西、浑南、于洪、沈北、苏家屯、辽中、法库、康平均已完成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中标企业已经开工;新民正在挂网公示。
三、科学制定方案,有序分类整改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了解农民需求,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实地调研农村改厕模式,多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论证,赴农业农村部汇报整改方案起草情况,2021年4月3日,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沈阳市农村问题户厕分类整改实施方案(沈政办发〔2021〕4号)。整改方案针对不能用、不好用、不会用、不愿用4类问题,以实现无害化为核心,以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为前提,根据问题户厕类型精准选择整改措施,根据问题户厕数量合理安排整改计划,细化分类整改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量、确定时间表、提出具体要求。对不能用的42043座户厕,实施提升整改,因地制宜推荐“室内水冲三格式为主、室外双池交替式等为辅、在试验试点基础上进行整改提升”的改厕模式,计划2021年9月底前整改完成80%,2022年6月15日前全面完成整改;对不好用的30354座户厕,计划2021年8月15日前全面完成维修整改;对不会用和不愿用的问题,计划2021年8月底前完成阶段性培训和引导整改,并进行长期培训引导。截至目前,全市引导整改任务22226座,恢复使用3965座,完成率17.8%;维修整改任务29288座,完成维修7515座,维修率25.7%;恢复使用6794座,使用率23.2%。提升整改任务43109座,提升整改开工12787座,开工率29.7%;竣工2991座,竣工率6.9%。建成示范户厕446座,在建示范户厕188座。
四、调研技术模式,加强技术指导
调研引进新技术模式,开展试点试验。4月以来,市改厕专班领导带领相关区县(市)改厕负责人先后赴吉林高寒地区观摩学习堆肥式浅(深)埋旱厕,赴河南安阳、南阳和宁夏固原调研了解改厕规划设计配套、发动群众参与及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经验做法,实地察看农村厕所现状,听取农户使用情况介绍,深入了解农厕结构构造、产品型号、施工建设及防雨防寒等有关情况。结合我市实际,积极进行技术模式的试点试验:借鉴北美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经验,在于洪、法库开展土地污水消纳式处理模式试验,重点解决当前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问题;与宁夏固原浩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法库、辽中等地积极试验示范其他改厕模式,试验室外浅埋堆沤户厕,以解决地下水位高不能建设室内水冲三格式户厕难题,试验室内微水防冻户厕、室外微水防冻户厕,以解决屋里不取暖冬季冰冻普通水冲坐便无法使用难题。
制定技术标准,强化技术指导。结合我市高寒、干旱、农户房屋条件等因素,组织专家团队科学规划整改技术路线,制定了《沈阳市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运维技术导则》《沈阳市农村下水道水冲式户厕建设运维技术导则》《沈阳市农村双池交替式户厕建设运维技术导则》《沈阳市农村问题户厕维修技术方案》《农村户厕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农村户厕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等技术标准。完善市县两级专家团队,加强全程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在市级层面组建了由农业农村、水利、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等领域16位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常态化会同改厕工作推进组深入施工现场指导改厕工作,并担负解答政策技术咨询任务。各区县(市)及乡镇(街道)分别成立本级改厕专家团队,赴改厕施工现场开展工作。其中,铁西12人,浑南11人,于洪9人,沈北6人,苏家屯8人,辽中11人,新民12人,法库12人,康平8人,主要负责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积极探索高寒干旱地区改厕模式,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厕所革命”样板。市级6个推进指导组持续下沉到一线办公,现场指导整改工作。持续做好对区县领导、改厕组织人员、改厕技术人员、教育宣传骨干、信息操作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政策及技术培训。市县乡村逐级开展培训,共组织现场技术指导、信息化系统培训等188余场。
五、建立运维体系,探索运维模式
一是健全管护体系。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县管护中心、乡管护站、村管护队”的农村户厕三级运维体系,完善后期管理和运行维护办法,建立常态化、多元化运维模式,开展清掏服务和户厕维修。二是开展立改立用。定期组织开展农厕“清理厕房杂物、清掏厕所粪污、清洁厕具卫生、改变陋习”的“三清一改”活动,实现立改立用。三是推动资源化利用。积极引导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队伍,将农村户厕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农村庭院经济、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就地就近就农利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粪液、粪渣、粪皮。探索粪污土地处理厂模式及农村户厕粪污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同步推进的模式,在于洪区开展粪污土地处理场试点示范,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正在3个村开展建设,在法库县开展农村户厕粪污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相结合试点,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已经完成招标,正在建设中。
各涉农地区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运维模式,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的理念,其中:铁西区、浑南区、于洪区由国企负责运维;沈北新区建立了“街道中心、市政、村站”运维模式;苏家屯区建立了街道维修清掏小分队运维模式;法库县建立了“县中心、乡镇站、村小队”运维模式;康平县建立了“乡镇、村、农户”运维模式;新民市拟建立“镇、村、农户、社会化服务”运维模式;辽中区拟建立“镇、村、农户、社会运营”运维模式。截至5月21日,全市累计建立运维人员2137人,采购配置吸污车、运输车193台,吸污泵15258台。
六、开展督导检查,加大督查力度
市纪委监委对整改过程全面监督,对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予以查处。联合督导组加大对建设管理、施工质量、材料来源、技术管理和招投标等方面指导督查力度。严格落实“一把手”签办制度,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签发专项督办单,责成相关涉农地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限期解决发现的典型问题。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对账销号,对整改不到位、进度缓慢的地区和部门予以通报,将整改情况纳为市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市联合督导组坚持以查问题促整改、以督解决促提升,联合督导组五个小组,共召开各级座谈会170场,调阅资料990份,实地入户1798户,下发《督办单》30期,累计发现各类问题138个,截至目前已解决84个,其余54个已制定整改计划。
最后,感谢您对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