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智慧赋能推进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制定适合我市市情“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我市农业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目录清单,推动智慧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我市智慧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今年初,沈阳市相关部门先后拟制了《沈阳市数字政府系统建设方案(2024-2026)》《数字农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数字沈阳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数据要素×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沈阳市2024年数字乡村工作要点》等方案、计划与规划,明确了沈阳市智慧农业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标志性成果、预期指标等内容,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业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为推进全市“两个体系”建设,我市已出台《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等政府数据归集、共享、开放管理相关地方性法规、管理制度,建立了数据整合共享工作机制,政府相关部门根据数据管理要求,规范开展农业等领域数据共享开放相关工作,为政府信息化工作提供支持。已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相关部门根据数据共享开放要求,推动政府农业数据有序共享、依法开放,截至目前,我市共享平台已建立涉及农业乡村的数据目录100余项,同时,农业农村局等涉农部门陆续向社会开放相关领域数据目录60余项,向政府部门累计共享数据160余万项。对同等体量城市数据公开情况进行横向比对,向社会开放数据50余万项,有效推动农业数据共建共享,协同管理和有序开放。
二、制定配套政策机制,推进智慧农业产品技术产业化应用,着力开展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国家及省级持续项目资金投入,制定专门的智慧农业技术产品购置补贴和智慧农业技术服务补贴
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持续有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以国家级、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区域为契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采用物联网技术,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
(一)设施农业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示范推广
设施农业智能环境调控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对设施农业环境和作物生长因子自动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改善设施内环境条件,降低作物病害发生率。近年,在辽中、新民和苏家屯3个区、县(市)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智能环境调控技术,技术累计试验示范面积260亩,其中植物生长补光灯技术试验示范面积140亩,自动放风技术试验示范面积60亩,自动卷帘技术试验示范面积60亩。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自动补光和自动放风技术对改善作物栽培环境、降低病害发生率效果明显,平均亩节省化学农药16%,亩节省人工30%。
(二)创建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持续推进辽中区、新民市、沈北新区分别创建国家和辽宁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数字农业、深化惠民信息服务、发展网络经济等内容,推广领导数字驾驶舱、一县一平台、一人一棚一厕一码等数字乡村标志性建设成果,形成具有沈阳特色的数字乡村“辽中模式”“新民模式”和“沈北模式”,为全市推广奠定基础。
(三)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近年来,市财政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全市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一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投入资金5580万元,支持1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先进加工设备投资项目及4个新增农产品加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二是2024年预计投入1000万元,对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生产设施设备补助。按照政策对投资金额超过200万元项目,依据申报情况,按不超过投资额15%的比例给予补助。三是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累计投入资金2184万元,建设168个电商村。支持供销系统“沈阳市农产品采购电商平台”建设。四是支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全年投入资金0.3亿元,进一步完善科技装备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落实支持种业发展若干政策,强化科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增设智慧农业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建立健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关键技术标准,切实推动智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落实
(一)建立全市智能升级项目培育库
市工信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智能升级项目征集工作,建立全市智能升级项目培育库,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推进项目建设,库内已推动建设157个智能升级项目。持续加强产业数字化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产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列入《沈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制定出台《沈阳市支持产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鼓励企业获评“灯塔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在东北地区首次出台“灯塔工厂”支持政策。
(二)推广中化MAP数字化订单模式
在试点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中化MAP系统在服务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中化MAP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并传送到农户手机上,便于农户及时掌握庄稼生长态势,精准进行田间管理,对减少病虫害稳产增产起到良好效果。目前,我市建设中化MAP服务中心4个,应用面积20余万亩,受益农户已达一万余户。
(三)推广数字化土地托管模式
以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土地托管市场日趋成熟,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绿色高产种植技术体系得以实现。依托“万盈标准”玉米绿色高产技术体系和“万盈ADMS”农业数据管理系统,运用ESBAP体系已实现包括产地环境、品种、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全要素控制。目前,以沈阳为核心,服务范围涵盖东北三省98个乡镇、379个行政村,近三年托管服务面积累计60余万亩,累计服务量达到3.15万户次,技术辐射面积500余万亩,实现亩均增产50—70公斤,亩均化肥施用量减少5—10公斤、农药用药量降低3%—5%,亩均节本30-50元。
(四)种业数字化多点突破
推进生物育种和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培养了两个全国种业领军企业,实施东亚种业玉米育种创新能力项目和建设蛋鸡智能化孵育基地项目,不断提高育种效率。推进东亚种业已完成100平种质资源储备库和1000平单倍体冷棚建设,完成339平智能温室建设并投入使用,购置设备10台套,目前正在履行审计验收程序。推进华美畜禽智能化4.0蛋鸡孵化基地项目,采用种蛋孵化和雏鸡生产自动化系统,实现种蛋分级、孵化、雏鸡分拣、装载等全过程的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将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生产基地数字化改造以及农业新基建,大力推进生产数字化基地试点示范,建立智慧农业产业生态体系
(一)试点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市农业农村局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积极创建国家和省数字乡村试点共3个;创建省智慧农业应用基地8个;创建新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辽中、康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白羽肉鸡、良种奶牛、辽河粳稻、大豆等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数字化;运用MAP智慧农业技术、ESBAP体系,实现数字化大田种植80余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累计超2000万亩;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智能环境调控技术260亩。
(二)积极构建产业流通数字化服务体系
围绕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等基础体系,建设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搭建“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初步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法库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至2023年底,培育打造农村电商产业园3个、电商示范县2个、优质电商示范企业14个,建设县域电商服务中心8家、电商镇8个、电商村168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4.4亿元,占辽宁省的35.51%,位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6.4%。。
五、健全信息化人才培育体系,吸引人才参与智慧农业发展,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大对普通农民信息化意识与技能的培育力度
(一)健全农业科技研发体系
为了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市始终加大农业科技研发队伍培育,目前,已拥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62家,建设和运行涉农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7个,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
(二)加强科技人才培训
为解决我市农民素质普遍偏低,承接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动力不足的问题,2004年我市启动了“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专项工作,把农村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种养殖大户和科技示范户请到沈阳农业大学开展一年制、非学历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班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完成培训23期,为我市培养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6149人,带动694个科技示范户、534人获直接资助。培训课程上开设“现代商业管理”与“农业互联网+”相关内容,加强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水平。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农业重要数据资源体系
建设农业大数据底座,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图、一库、一网、一平台”的数据应用体系,逐步实现数据精准采集、预警、分析、决策辅助和共用共享。建设乡村重要资源“一张图”,加强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等数据积累,实现数据赋能精准种植、精准养殖等智慧农业作业方式,有效支撑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大力发展智慧生产方式
建设市县两级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控平台,打造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服务反馈等为一体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三情”监控预警能力,助力粮食生产安全。通过实施粮改饲、规模养殖场新改扩建、奶牛养殖场升级改造等项目,推进大型标准化养殖场自动投喂、粪污清理、环境控制、视频监控、疫病防控等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构建渔业大数据平台,搭建10组物联网设备,实现渔场水产品生长情况监测、疫情灾情监测预警及养殖渔情精准服务等功能。
(三)促进数据要素赋能种业振兴
强化农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区域等数据收集,为农作物种植主体选择优良品质提供重要参考。鼓励科研单位积极探索智慧育种方式和路径,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化育苗工厂。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支持种业重点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种质资源数据体系,建设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提高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效率。
(四)促进农业产业链融通创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数字化追溯机制,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执法监管的数字化需求。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通过采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加工流通领域等数据,形成乡村产业基础数据,打造全市乡村特色产业“一张图”,形成信息发布、交易撮合、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服务。
(五)推动农机数字化应用
推动5000台以上农机装备数字化升级,将列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的9个品目机具加装北斗定位终端设备。通过安装北斗信息化监测设备,加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作业等工作的数字化,实现农机作业信息化监测全覆盖。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无人旋耕机等成熟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数据要素与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全环节农机精准作业。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