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关于构建完善沈阳“双创”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提案》(第418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种植业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2-05-31

徐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完善沈阳“双创”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提案》(第41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大力构建“双创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近年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市高度重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农业农村、教育、人社、科技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协同发力,依托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原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职业学院(原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等省内农业职业教育机构和各区、县(市)职教中心,广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转移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青年农民上大学等农民劳动力教育培训,逐步形成了部门联动、平台互动、品牌带动等全方位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撑。

  二、积极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一是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市教育局经学校申报、专家审核、市级综合评审,拨付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14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其中,于洪区职教中心机械加工校内实训基地项目100万元、苏家屯区职教中心物联网与工业机器人综合性实训基地项目100万元、沈北新区职教中心电机农综合性实训基地项目218万元、法库县职教中心航空模拟航站楼校内实训基地项目100万元、康平县职教中心畜牧兽医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200万元、新民市职教中心机加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200万元。

二是为“双创型”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三年来,我市累计扶持创业带头人等创业典型220人,补贴1100余万元,实现带动就业2744人;通过创业带头人认定,间接帮扶创业主体8000余户,带动就业6万人。其中,认定农民身份创业带头人1556人,实现带动就业农民8654人。发放涉农县区创业带头人社保补贴216.1万元。为保障广大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减少创业者创业初期资金压力,提供更加灵活的资金支持,市农业农村局为以农事生产为主的农民创业者提供贷款,涉农个人贷款最高额度达到20万元,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即可申请,政府给予部分贴息,2021年全市共发放涉农创业担保贷款316笔,发放金额5854万元。召开金融对接大会,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银行、担保、保险等33家金融机构为成员的农业金融服务协调推进组,推进全市农业金融工作。设立规模10亿元的沈阳新希望新农产业基金,并顺利完成投放,支持畜牧产业发展。探索设立乡村振兴产业投资母基金,引入社会资本。2021年,全市主要金融机构发生涉农贷款284亿元,其中农事企业201亿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亿元,农户78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双创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分段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提升能力与延伸服务衔接,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按照农民需求开设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含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人员)培训种类,根据关键环节,实行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能力拓展分段实施。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开展集种养、加工、销售、品牌、物流、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培训。突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粮食节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培训内容;加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农民选用良种;加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土壤培肥改良、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等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提升和改善耕地质量,建设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提升生物安全水平。经营管理型培训全面推行“线下70%学时+线上30%学时”培训模式,即:线下84学时、线上36学时。培训基地与“云上智农”APP运营商衔接,签订线上培训协议,加强在线课程开发和规范化管理,确保线上培训质量,组织专家、教师和农技服务人员上线服务,运用培训形成的大数据,开展线上技术指导服务。参训学员全部纳入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平台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培训过程、培训效果和跟踪服务全程可追溯,参训学员对培训过程可自主打分测评。2020年以来,全市已培育高素质农民960人,培训线上评价满意率达到90%以上,打造了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市教育局以推进区县职业教育中心转型发展为契机,针对返乡入乡人员特点及当地用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目前,全市7所职教中心开设有畜禽生产技术、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7个专业,其中涉农专业5个,导游服务、美发与形象设计、幼儿保育等返乡入乡创业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增加到10个,专业布局更加符合转型要求。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扩大,近三年以来,我市依托7所区、县(市)职教中心累计完成汽修、养老、烹饪、电子商务等当地急需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别于2020年7月和2021年10月举办了两期创业师资培训班。培训班的授课教师为人社部培训指导中心指派的国家培训师,培训学员为来自我市各高校、培训定点机构及创业孵化基地从事创业创新教育工作的60名创业培训相关从业人员。通过培训,我市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培训效果和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市农业农村局瞄准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需求,依托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驻沈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和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9个专家包县服务团队,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玉米免耕少耕播种、病虫害统防统治、保护性耕作、有机肥替代化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关键技术,推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扎根生产一线。

  五、创新“双创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市科技局深入贯彻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提升我市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发展,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团助力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效支撑。2021年,共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团60个,开展培训活动490场,直接培训农民12725人,带动农户16814户,发放科普丛书25000余册,引进新品种260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45个,建设科技示范基地307个,辐射带动面积近50万亩,累计增加效益6600余万元。法库县与沈阳农业大学共同制定了《法库县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农业工作方案》,组建了12个专家科技特派团,为69个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各配备了一名专家,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于洪区蛹虫草科技特派团”围绕沈阳市于洪区蛹虫草产业,与于洪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紧密协作,建立“政府+特派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科技服务模式,在蛹虫草菌种制作、新品种引进筛选、野生资源收集驯化、栽培管理、安全储藏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开展科技对接。“辽中区养士堡乡葡萄产业科技特派团”围绕养士堡乡葡萄安全生产条主线,联合政府和合作社共同建立以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为出发点、以提供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突破点、以解决葡萄安全生产实际为切入点、以紧密依靠当地政府部门为立足点、以打造本地人才队伍为关键点的养士堡乡科特派特色服务模式。“法库县四家子乡沙棘产业科技特派团”以科技入股的形式,与相关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利益共同体,派驻研究生开展沙棘产品研发等相关科研攻关,协助企业建立沙棘产业联盟,进一步促进三产融合,拉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六、建立“双创型”职业农民培养效果评价模式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双创型”职业农民效果评价模式和正向引导机制。依托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以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青年农民上大学学员、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青年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村“两委”班子成员等“双创型”科技致富带头人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遴选科技示范主体。2021年,坚持“按需设置,布局合理,示范带动,辐射周边”原则,按照将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技术转型升级样板基地、农民观摩学习实训基地”的工作目标,建设种植业、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遴选科技示范主体1069户,广泛开展优新品种对比、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新型肥料施用、畜禽健康养殖等技术示范推广,加快优新品种和主推技术普及应用,“双创型”科技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科技局联合沈阳农业大学积极组织实施“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把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先进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者和受益者,通过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截至目前,“青年农民上大学”共开办21期培训班,累计培训青年农民5377名,其中:3877名学员获得了结业证书,2763名学员取得了国家职业技能证书,2655名学员取得了省级农民科技经纪人证书;174名学员获得了1000—3000元的助学金资助,493名学员获得了产业项目资助,资助经费224.4万元。青年农民上大学已经成为我市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农民实用人才、开展创新创业的重要渠道。

  七、营造扶持“双创型”职业农民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强化农民创新创业政策引导。相继出台了《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沈阳市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沈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沈阳市创业带头人管理办法>的通知》《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补充通知》《沈阳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2019-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 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沈阳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扶持创新创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五送进校园”等活动,免费向群众赠送宣传资料和宣传环保袋等政策宣传品,加大政策推送和解读力度。

二是夯实双创型职业农民发展社会基础。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至31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76.8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17家、市级28家,累计分别达到15家、53家、156家;累计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8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4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6个,省级1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市级产业强镇2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白羽肉鸡、良种奶牛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稻米、畜牧等五大产业链提升行动,开工重点项目42个,完成投资21.1亿元,22个项目竣工投产,培育富虹等10家“链主”企业,组建稻米和禽业产业联盟,新创建省级产业化联合体8个,创建国家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实施农村电商发展三年行动,电商村达到165个。农业品牌化实现提档升级,累计认证“两品一标”492个,数量全省第一。

三是搭建“双创型”职业农民宣传展示平台。围绕“农业产业链提升行动和龙头企业提质增效行动”组织开展市级大赛评选,宣传动员“链主、链农、链创、链队”参加,征集初创组和成长组共计20个项目,评选出12个参加省级初赛。在全省大赛中,我市入围4个项目。最终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优胜奖1个。在全省14个市,沈阳参赛选手最多,获奖最多,取得双创大赛历史最好成绩!沈阳市农业农村局荣获“优秀组织奖”。沈阳水木田园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济作物有害物质零残留种植体系”晋级全国总决赛。

下步,继续加大与驻沈涉农科研、教学机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协作模式,围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等领域,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精准服务“三农”,为驻沈涉农科研、教学机构助力沈阳乡村振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优质的服务。

感谢您对“双创”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