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关于壮大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案》(第058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种植业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2-05-09

苏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壮大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人社局、水务局、农业研发服务中心等部门和单位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高效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201.3万亩。其中蔬菜面积93.8万亩、花生面积47.8万亩、西甜瓜面积21.0万亩、花卉面积0.9万亩,中药材面积1.2万亩,其他36.6万亩。形成了康平海州、法库叶茂台、辽中大黑的花生;新民柳绕地区西甜瓜;苏家屯永乐、法库丁家房、辽中刘二堡葡萄;铁西高花、新民兴隆堡草莓;辽中六间房、沈北尹家花卉;康平张沙柳、法库叶茂台小杂粮;于洪大兴、光辉蛹虫草等一批特色作物生产基地。“辽中玫瑰、小梁山西瓜、永乐葡萄、柳河沟香瓜”等8种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我市蔬菜和西瓜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小梁山西瓜”入选2020年国家优势农产品保护区。
2021年,我市蔬菜产量390.8万吨,其中设施蔬菜产量202万吨,占比51.7%,主要集中在新民、辽中、苏家屯、铁西等地(四地区设施农业面积占全市总量的90%)。我市大宗蔬菜种植品种不断增加,由最初只能生产韭菜、芹菜、西红柿、黄瓜等常规蔬菜品种,拓展到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别的种植业“菜篮子”产品。全市夏秋季地产蔬菜占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二,冬春季占三分之一以上,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不闲”,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为保障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菜篮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关于聚焦绿色循环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的问题
  (一)在科学使用农药方面
    1.科学选用农药品种。优先使用无公害生物农药。如B.t乳剂、杀螟杆菌、苏芸金杆菌制剂等。其次使用人畜及天敌杀伤力小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多菌灵、百菌清、波尔多液等,在用药时必须结合病虫预测预报,适时防治。
    2.合理使用农药剂量。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合理使用农药次数和适用的用药浓度,避免因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造成药害或者因而用药不足,防治效果不明显。
    3.严格安全间隔期。药剂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技术规程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施药,喷洒药剂的蔬菜未达到安全间隔期时不能采收。间隔期的长短,因农药种类不同而异,有的为2天,有的为5天,大多为一周左右。大体来讲,杀菌剂的安全间隔期一般比杀虫剂的安全间隔期长。
   (二)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
2018年以来,全面推进落实“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优化肥料结构,依托新型农业主体,推广应用包括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吸收特性研制生产的专用肥,延长肥效时间的缓控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水溶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相继开展了沈阳市主要作物缓控释肥应用推广项目、沈阳市新型肥料—含黄腐酸肥料试验示范项目、沈阳市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项目。累计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料2800吨,黄腐酸菌剂158.64吨,黄腐酸有机肥1413.05吨,落实田间试验玉米、水稻、花生、露地白菜等83个,落实示范区面积43.2万亩,对示范户进行科学施肥培训指导,核心示范片与对照比,在其他生产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平均增产5%,同时减少肥料用量8%。项目的实施,减少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使用,提升作物品质,推进生态循环,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改进施肥方式,改良培肥地力方面
2021年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推广微生物菌肥(液体)2.5万升,该项目开展水田、旱田秸秆还田试验各一个,市农业研发服务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前往示范主要区县辽中区、沈北新区开展工作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开展水田秸秆还田作业,实施水田秸秆还田1.3万亩。在设施农业方面,开展设施减肥试验3个、有机废弃物堆肥试验3个,推广示范面积0.5万亩,设施农业20亩以上核心示范片2个。通过示范推广生物有机肥料,改进施肥方式,改良培肥地力,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农机、农艺充分结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022年继续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重点解决项目区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酸化,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突出问题,持续改善项目区黑土地耕地质量。在水田方面推广水田秸秆全量还田、水田高留茬加稻烂还田技术,通过秸秆和根茬还田,提高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酸化趋势,计划实施4.2万亩;在设施农业方面推广有机肥快速腐熟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通过推广有机肥快速腐熟技术,减少因施用的有机肥未完全腐熟对设施农业种植的危害,通过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减少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的发生,计划实施0.5万亩。
    三、关于加强专业人才吸纳和扶持的问题
市人社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创业工作,积极给予下乡创业青年人才资金支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为保障广大创业者的创业热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担保贷款相关文件,为减少创业者创业初期资金压力,提供更加灵活的资金支持。我市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全面突破机制体制束缚,在东北地区首创“政+银”模式,通过降低门槛,简化要件,缩短流程,方便广大创业者申请贷款。同时,为方便农民创业需求,我市扩大涉农贷款范围,对以农事生产为主的农民创业者提供贷款。目前,市农业农村局针对涉农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即可申请,政府给予部分贴息;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5%(含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可以申请最高额度为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首次首年全额贴息。2021年全市共发放涉农创业担保贷款440笔,发放金额0.8亿元。
2022年将继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续加大“舒心就业”服务品牌建设,提升主动服务能力,继续扩大宣传,推进政策有效落实,切实支持、帮助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同时促进我市更高质量就业,推进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做出积极贡献。
    四、关于推进标准化生产创建公共品牌的问题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品牌打造工作,按照新伟书记提出关于“打造品牌农业,叫响沈阳大米、沈阳西芹等农业品牌;打造文化农业,挖掘农业生产文化内涵”的工作要求,实现以“品牌促品质”,有效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品牌大市、品牌强市转变的工作目标。坚持以沈阳十大品牌农产品为主导,集中培育和打造沈阳农产品品牌,实施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完善顶层设计、品牌宣传等举措,提升我市品牌农产品整体形象。较好地推进和完成了品牌总体规划,以及沈阳大米、沈阳寒富苹果、沈阳肉鸡、沈阳虫草等四个品牌的LOGO设计和依托沈阳市农业品牌发展促进会,制定发布农业品牌团体标准10项。截至目前,全市品牌数量总计512个,其中“二品一标”农产品品牌466个,包括绿色食品338个、有机食品9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9个,占全省“二品一标”总数30%以上,位列全省第一,省级以上品牌认证35个,今年我市又择选出于洪的蛹虫草、康平的杂粮等16家企业产品参评省级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届时我市省级以上品牌农产品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联合出台政策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对农产品定量检测,农残定性检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等给予支持。强化基层监管体系建设,为基层监管站、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主体更新、配备农残快速检测仪器。支持农产品质量认证。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目标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对获得认证证书的给予奖补。鼓励区县(市)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的给予奖补。
    五、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自2019年起,我市强化对设施农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连续4年出台对新建的规模以上温室小区给予基础设施补助的政策。累计拨付基础设施补贴资金819万元。2022年,我市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对规模化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给予财政补助。对新建连片10亩以上的高标准温室、冷棚、育苗温室小区分别给予补助;对老旧温室改造给予补助;鼓励规模发展、加大补贴力度,对新建连片100亩、200亩以上的规模冷棚大区和达到50亩、100亩、200亩以上的高标准温室大区,在小区补助基础上分别提高补助标准;对上年度已建成连片规模达到50亩(含)以上的温室小区给予水电等基础设施补助。
同时市水务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田涝区治理力度。2022年已下达计划投资2248万元,进行农田排涝骨干工程维修改造。自2021年起,我市每年安排农田排水站维修养护资金600余万元,其中辽中区211万元,促进农田排涝骨干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六、关于着重生态为本加强科学技术支撑蔬菜产业的问题
    我市积极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目标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对获得认证证书的给予奖补。鼓励区县(市)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的给予奖补。
目前我市拥有绿色标识的农产品338个,其中210个是以设施生产为主的果蔬产品,占总量的62%,辽中玫瑰、小梁山西瓜、永乐葡萄、柳河沟香瓜等8种设施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占总量的33%。
    市农业研发服务中心依托李天来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研发攻关解决阻碍我市设施蔬菜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一是开展支撑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新一代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及关键育种技术研究,在番茄、辣椒、茄子育种方面取得新突破,选育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运的具有优异商品性状的新品种;二是开展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引进新型蔬菜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设施蔬菜轻简栽培模式与技术、设施蔬菜健康高效栽培模式,并筛选、示范。引进、筛选、研发出适宜沈阳地区设施应用的现代保温和蓄热材料、应急加温设备、补光装置、通风降温与外遮阳装置及新型透明覆盖材料。引进搭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提高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三是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针对我市设施果蔬产业存在的土壤连作障碍、肥药过量施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瓶颈问题,组织实施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设施果蔬提质增效绿色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设施葡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