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人大十七届四次会议《关于沈阳市农田沟渠常态化管理的建议》(第0489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高标准农田建设处 发布时间:2025-04-16

王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沈阳市农田沟渠常态化管理的建议收悉,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制度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推进农田沟渠管理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实施河长制管理。全市在册的236条河流(含排干)、26座水库、4座湖泊已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河长作用,加强巡查巡视,提升河湖管理水平。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出台《沈阳市农田水利设施条例》明确了跨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的排灌沟渠及其配套设施由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跨村的排灌沟渠及其配套设施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村内的排灌沟渠及其配套设施由村民委员会负责;排灌泵站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或者其委托的机构负责。出台《沈阳市耕地质量保护条例》,明确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建立田间基础设施管护经费合理分担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耕地使用者维护田间基础设施,耕地使用者发现田间基础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报告,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占用或损毁田间基础设施。以市人民政府规章立法出台《沈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提出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内容,厘清管护责任,并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及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三是完善日常维护监管。逐步完善“1+1+N”全链条农田建设管理体系,围绕项目管理各关键环节,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特别是建后管护环节管理,出台《沈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各区、县(市)同步出台建后管护管理办法,压实乡、村、户日常管护主体责任,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到地块。建立农民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参与高标准农田日常管护工作。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机制,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提案、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推行“工程损毁险”制度,鼓励施工单位利用工程质保金购买10年“工程损毁险”,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二、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

一是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成功新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省级示范工程建设任务73.28万亩,其中新建46.92万亩、改造提升26.36万亩,争取资金15.01亿元。建成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703.18万亩,完成改造提升面积112.93万亩,总投资122.03亿元。二是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2024年,多渠道筹集资金共计12.4亿元,其中,争取国债资金9.85亿元,用于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浑北、浑蒲、浑沙、浑南、石佛寺5座大中型灌区改造,新民、辽中、康平3个地区涝区治理等项目。三是全面开展农田沟渠整治和涝区治理。印发《市农业农村局 市水务局关于全面开展农田沟渠修复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的通知》,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首要目标,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循环通畅、排蓄可控的农田沟渠网络体系,全方位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按照国家方案要求,编制沟渠修复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三年实施方案,开展连通田间排水沟渠的清淤工作,新建改造一批骨干排涝工程,基本实现受灾重点地区和平原易涝区农田排涝畅通,补上防灾减灾短板。目前,正在组织各地区包装项目,积极向国家、省争取项目落地。四是持续投入维修管护资金。2022年以来,市财政每年统筹资金对项目区县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各地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水平,共计拨付3460万元,具体为:2022年1550万元、2023年1380万元、2024年530万元。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由县区统筹,用于水利设施维修养护。

三、强化乡村环境保护

一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开展污水治理,在人口集中、农村生活污水量较大的行政村,采取集中式治理模式;在城乡接合部、距离城镇污水处理厂较近的行政村,采取建设污水管网就近收集至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模式;在居住分散、农村生活污水量少、没有地表径流的村庄,采用资源化利用治理或者管控的治理模式,累计完成67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了50%。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市、县累计投资3.87亿元、社会资本投资6.74亿元,逐年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现有垃圾收集设施46058个、收集车辆4703台、转运车辆设备890台、垃圾中转站44座,已运行垃圾焚烧发电厂4座,在建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100%行政村,全域生活垃圾通过区域协同集中焚烧处理。制定《沈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工作导则》,在农村地区推行各类垃圾先分流、生活垃圾再分类。建筑垃圾集中定点贮存,村民自投自用,用于填坑垫道;逐步推行庭院秧稞不出院,村民在院内自行晾晒焚烧或堆沤处理。发动引导村民将可回收物出售换钱;厨余垃圾喂养畜禽;其他垃圾投放垃圾收集容器,或者袋装门前投放,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再集中转运焚烧处理,已设置建筑垃圾存放点1264个、庭院秧稞收集点2304个。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公众号等媒体,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生态环境工作的最新进展,引导其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乡村,通过发放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告知书方式,引导村民节约用水,不乱排乱放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宣传于洪区平罗街道王家村生活污水庭院消纳系统以及平罗街道后辛台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模式,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起到试点示范作用。各行政村指定一名村干部,成立一个宣传队,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环境净化整治的重要意义。每季度开展一次全覆盖上门宣传,发动村民自己动手清理房前屋后、门前三包等区域积存垃圾,不随意丢弃垃圾、按照指定地点分类投放各类垃圾,主动参与和监督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各涉农地区持续推动农田沟渠常态化治理,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感谢您对农田沟渠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关心!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