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人大十七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快深入推进我市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建议》(第0211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高标准农田建设专班 发布时间:2025-04-17

邵俊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深入推进我市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建议》已收悉。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制度领航,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动黑土地保护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侵蚀沟治理等各类黑土地保护工程措施,全面铺开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为高质量推进我市黑土地保护利用夯实基础。现答复如下:

一、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

沈阳市一直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坚持用养结合,统筹工程、农机、农艺、生物措施综合施策,2021-2024年承担中央财政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省财政黑土地保护项目合计491万亩。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等各黑土项目区、县(市)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摸索形成玉米堆沤有机肥还田+秸秆深翻还田、玉米堆沤有机肥还田+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堆沤有机肥还田+水稻留茬翻压还田等技术模式,同时,开展集中培训73次,累计培训近3000人次,进行各类宣传40次,对典型技术模式进行推广。

各黑土项目区、县(市)严格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每年通过全国农田建设综合检测监管平台开展项目实施任务上图入库。项目平台信息包括实施地块、实施面积、作业轨迹、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等项目基本情况。通过多年平台信息录入,掌握项目整体进展情况,并对耕地质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全方位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二、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沈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坚持质量优先,确保“建一亩、成一亩”。

2011-2018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401.28万亩,项目总投资47.27亿元。2019年起全市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14.83万亩,项目总投资74.76亿元。2023年-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组织各地区加强项目谋划,全力争取项目支持,成功新争取建设任务177.5万亩,资金40.25亿元,任务量及资金均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建成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703.18万亩,完成改造提升面积112.93万亩,总投资122.03亿元,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内面积514.03万亩,占比达到66.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全力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情况,国务院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我市苏家屯区、康平县分别承担土壤普查和盐碱地调查国家试点任务,两区县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并得到全国土壤普查办充分肯定,苏家屯区被全国土壤普查办评为优秀档次并通报表扬。

2023年以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铺开。国家下达我市样点总数11757个,占全省13.85%,任务总量居全省第二,包含表层样点11478个和剖面样点279个。我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在认真总结苏家屯区全国优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我市其余12个区、县(市)全面开展土壤普查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率先完成外业调查采样省、县两级验收和内业测试化验县级数据审核,正在配合省专家开展省级数据审核与复测复检。按照国家、省进度要求,计划于2025年底前形成普查成果,完成汇总汇交。

四、科学实施保护性耕作

“十四五”期间,按照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的有关要求,我市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通过采取秸秆大量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秸秆部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秸秆少量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三种技术模式,优化耕作制度,推广应用少耕免耕秸秆覆盖还田等不同方式的保护性耕作,为高效利用我市黑土地提供有效支撑。

2020年省下达我市保护性耕作任务133万亩,我市实际实施了56万亩;2021年省下达我市保护性耕作任务136万亩,我市实际实施了145万亩;2022年省下达我市保护性耕作任务170万亩,我市实际实施了228万亩;2023年省下达我市保护性耕作任务180万亩,我市实际实施了361万亩;2024年省下达我市保护性耕作任务258万亩,我市实际实施了340万亩;2025年省下达我市保护性耕作任务260万亩,目前正在组织各区县做好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

五、强化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力度

根据2023年辽宁省水利厅发布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显示,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4个黑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1333.0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法库县、康平县地处辽河平原边缘的低山缓丘带,丘陵平原起伏交错。受地形、地貌、土壤、降雨等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沟是黑土地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蚕食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为了更好的保护黑土地,有效遏制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市水务局不断加大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力度。

一是摸清我市侵蚀沟底数。2020年,编制了《沈阳市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水土保持专项规划(2021—2030年)》,全面摸排我市侵蚀沟基本情况,建立侵蚀沟数据库,并提出治理方向。经统计,全市共有侵蚀沟4086条,按行政区域划分,法库县3013条,康平县1073条;按侵蚀沟发展类型划分,稳定沟852条,发展沟3234条。

二是争取资金加大治理力度。2021-2024年,我市积极争取国债、中央预算内、水利发展等各级资金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5亿元,省级资金0.1亿元,市级资金2.4亿元,以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黑土区为重点,实施小流域及黑土区侵蚀沟治理26项,通过河流岸坡防护、修建谷坊、沟头防护、种植林草等措施,治理侵蚀沟928条,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49平方公里。

三是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治理。采用工程和林草相结合措施,开展建设梯田,修建谷坊及沟头防护,配合削坡、护坡等。在治理中不断探索绿色生态治理模式,减少浆砌石、石笼等硬护砌等工程措施,增加柳跌水、植物谷坊、生态袋、乔灌草种植等有利于恢复自然本真的柔性植物措施,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和肥力下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障我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六、加大农业科技人才领域投入

一是加强农业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育。出台《沈阳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培育专项实施细则》,对我市主体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外地来沈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给予政策支持。协同各个地区共同建设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需求储备库,年度征集入库农业农村项目91项;推动沈阳秋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农业大学高丽红教授团队等68个农业领域高层人才项目落地,引进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各类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104名。

二是推荐争取省级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22年以来,推荐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王向峰博士、辽宁豆华天宝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南京财经大学方勇博士2个项目获批“兴辽英才计划”“带土移植”创新团队,推荐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获批2024年“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团队项目,累计争取资金360万元。

三是加强中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完善青年人才选拔机制,修订完善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实施细则,按照杰出、拔尖、优秀等层次构建青年科技人才梯度培育体系,累计支持全市903名中青年科技人才团队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共计拨付补助资金1.05亿元。其中,支持沈阳农业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共计39名,拨付补助资金580万元,其中2人已成长为国家级层次人才。

四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面向10个重点产业集群、137个细分领域,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征集备案,全市备案中试基地达到66家,其中包括辽宁粳稻育种与栽培中试基地、辽宁沈阳园艺中试基地、玉米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感谢您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