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关于依托科技创新完善食品工业产业体系打造食品工业大市的建议(第0767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乡村产业发展处 发布时间:2024-05-14

姜成、关红君、赵文玺、郭秋颖、赵敏、滕龙、王琦、王丽、卢静、孔照颖、何晓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科技创新完善食品工业产业体系打造食品工业大市的建议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要求,持续建设农业强市和食品工业大市。2023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65户,食品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030亿元,同比增长3.9%。

(一)产业基础雄厚

一是带动能力强。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0家(国家级15家、省级64家、市级221家)。形成以十月稻田、富虹油品、苍达粮油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业;以波音、博阳为代表的饲料加工业;以禾丰、华美、阿雷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业;以伊利、蒙牛、越秀辉山为代表的乳业加工业;以百事可乐、华润雪花为代表的饮料加工业;以德氏、中街冰点城为代表的休闲食品加工业。

二是保供基地稳。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19.43万亩,粮食产量83.92亿斤;蔬菜种植面积98.73万亩,产量417.2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09.17万吨;水产品产量22.8万吨;预制菜原料保供基地达到80个。

三是集聚化发展。2023年,全市共推进500万元以上项目96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4.35亿元,竣工项目32个。培育发展沈北、法库、康平、辽中、新民等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2023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8.8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沈北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是东北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二)发展目标明确

我市已将推进食品工业大市建设纳入沈阳市食品产业链发展新赛道、新领域,并给予重点扶持。全市将坚持“四链”同构、链园共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建设食品工业大市,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聚焦“8+N”领域,推动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一区一园”建设,持续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预制菜头部企业,打造“辽沈御制”公用品牌。

二、关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为推进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沈阳市委、市政府组建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副市长担任执行链长,由六个市直部门,九个涉农县区组成的食品产业链工作专班。制定了《食品产业链发展规划(2023-2030年)》、《食品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食品产业集群2024年行动计划》及《沈阳市食品工业大市建设规划(2023-2027年)》。

三、关于促进食品工业集聚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先进加工设备补助政策,落实项目13个、补助资金3890.97万元,拟争取补助项目18个、补助资金5262.99万元;实施市级农产品加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落实项目4个,兑付补助资金716.08万元;促进项目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二是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累计争取省补助资金8441万元,全市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达到5个,加强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力,集聚区共推动5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

三是做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争取辽育白牛、良种奶牛等6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政策,推进建设集群项目20个,撬动社会投资超5.5亿元,带动县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四、关于加强与农业生产基地合作,建设食品工业生产基地

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19.43万亩,粮食产量83.92亿斤;蔬菜种植面积98.73万亩,产量417.2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09.17万吨;水产品产量22.8万吨;预制菜原料保供基地达到80个。先后储备推进辽中区实施国家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县、中粮米业稻米设备升级等重点项目14个,谋划2024年项目28个,十月稻田农业产业园三期、中粮米业稻米加工技术改造、辽宁谷盈于洪稻米加工产业园、沈粮集团绿色仓储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为代表,累计投资额50亿元。

五、关于培育龙头企业和精品名牌

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0家(国家级15家、省级64家、市级221家)。2023年,年度新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分别向省厅新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2家、20家;落实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资金450万元、流动贷款贴息补助1300余万元,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搭建沈阳农业品牌传播平台。沈阳市人民政府与新华网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农业品牌开发、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为沈阳市农业品牌提供产销一体化服务,助力沈阳市农产品品牌实现“数字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转型升级。

逐步开展预制化食品产业建设,梳理沈阳预制菜相关产品,建立预制菜产品库,积极开发“中华老字号”系列产品,通过统一标识和包装设计,打造“辽沈预制”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以传承“辽菜”为主的具有鲜明辽沈地域特色的预制菜品类。

六、关于推进科技进步

组织开展农业领域“揭榜挂帅”,解决制约我市现代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及企业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广泛征集、凝炼提升、发榜对接,确定“中国饲料配方软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北方禽类食品加工全产业链环境控制及智能制造技术攻关”、“抗咳喘功能性生物饲料添加剂研究”、“东北地区加州鲈鱼反季节孵化技术攻关”、“低蛋白日粮下商品白羽肉鸡均衡营养技术攻关”等8个“揭榜挂帅”项目,研发总投入4700万元。由华美畜禽发榜联合渤海大学、益源生物有限公司共同执行的“北方禽类食品加工全产业链环境控制及智能制造技术攻关”项目已圆满完成。

未来,将逐步推进食品工业科技建设。一是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支持食品加工流通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市、服务东北、辐射全国、全程“无断链”的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和特色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升农产品产地集散分销能力。

二是畅通食品制品流通渠道。鼓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布局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采购中心、大型特产超市,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发展网上商店、连锁门店,做活商贸物流。

三是发展农村电商。实施“互联网+高质量农产品行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网”“端”(前端后端)“流”(物流)建设,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方式、运营服务和支撑保障措施,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

七、关于适当加大对食品工业科技创新方面投资力度,推动食品工业智能化发展

近三年来,开展农业类技术攻关项目216项,资金投入4380万元。建立“长期稳定支持为主、适度合理竞争”财政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私人投资,鼓励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开展联合攻关,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占主体,地方、企业、社会积极参与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

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一是建设动态智能升级项目培育库。组织开展2023年度智能升级项目征集工作,建立全市智能升级项目培育库,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推进项目建设,库内已推动建设157个智能升级项目。

二是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库建设。持续组织我市工业企业通过“辽宁省工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线上征集应用场景项目,建立全市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库,推进应用场景项目建设。2023年库内已重点推进沈阳铭城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纸板人机协同作业等应用场景项目104个。

三是持续加强产业数字化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产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列入《沈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沈阳市支持产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鼓励企业获评“灯塔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

四是大力培育国家、省级试点示范项目。2023年,蒙牛乳业(沈阳)有限责任公司入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沈阳大清宝泉矿泉水饮品制品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截至目前,共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专项64项,累计推进建设智能工厂45个,数字化车间73个。

八、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023年,我市推荐成立辽宁省农业领域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家,其中,“沈阳市预制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获批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预制菜委员会沈阳分会,该联盟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引进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张燕维为主要骨干成员,积极申报辽宁省及沈阳市重大专项,开展产业服务50余次,与红梅集团、益海嘉里丰厨中央厨房、沈阳国家菜篮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辽宁岭秀山圣汇实业集团等省内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挂牌成立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预制菜专业委员会沈阳分委会、辽宁省工作站在沈阳农业大学预制菜重点实验室,开展企业交流会10场次,承接预制菜企业技术难题5项。

感谢您对沈阳市食品工业大市建设的支持和关心。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36号 邮编:11000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