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我市先后召开市农业农村会议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部署会,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分类指导帮扶产业发展,健全乡村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切实增加脱贫户经济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加强产业帮扶项目发掘储备
(一)注重长期收益,合理选择项目
紧紧围绕脱贫地区传统种养业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采取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收益到村、效益到户的原则,发展乡村资产收益项目和到户产业项目,既有县域大项目支撑,又有乡村项目的叠加补充,逐步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帮扶的长效机制。今年,我市已到账衔接资金1.29亿,其中:中央资金0.52亿,市资金0.77亿。所有资金已全部拨付至各区县(市),按照资金规模落实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已安排年度计划实施项目445个(资金规模2.9亿),已完成立项项目332个(资金规模1.1亿)。其中资产收益项目7个(资金规模6974万,占立项资金63.4%);到户产业项目284个(资金规模925万,占立项资金8.4%);公益类项目41个(资金规模3101万,占立项资金28.2%)。
(二)融合文旅产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以旅游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持续推进新民溪溪湖湿地公园、辽中蒲河欢乐谷、法库景际星湖缘文化旅游项目、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开展“沈水之阳我心向往”春、夏、秋、冬四季游活动,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消费项目,计划开通5条旅游免费直通车线路,打造康平第十一届寒富苹果采摘节、法库秋季采摘节等10余个体验场景。组织推荐一批符合文旅发展方向、资源禀赋特色突出、产品开发水平高、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的乡村,开展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培育创建工作。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乡村、城郊休闲乡村、主题游乐乡村等特色旅游村,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民宿、旅游服务、商贸物流以及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产销,助推乡村特色农业的生产消费,拓宽就业门路,增加脱贫群众收入。
(三)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提升帮扶成效
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加快构建遴选、培训培育、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有机结合的全链条、系统化人才培训机制,聚焦五大领域,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30人、农村电商达人10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50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50人、农技推广人才50人。结合今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工作,优先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作风扎实的优秀年经干部充实村党组织队伍,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指导制定帮扶计划,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已选派180人进驻60个脱贫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面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二、加强帮扶项目和资金统合增效
(一)加强财政衔接项目资金管理
指导各区县(市)严格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部门论证、市级审定”程序,统筹整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村人居环境资金,选取联农带农能力强、资金使用效益高、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的年度实施项目,切实提高资金综合使用效率。按照资金使用要求省以上资金用于产业项目的比例不得低于60%,资金安排率达到100%。建立资金拨付调度通报制度,按月报送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在4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前,衔接资金拨付率分别达到30%、50%、75%、100%,扎实推进衔接资金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二)完善资产收益分配机制
按照经营性、公益性和到户类资产分类,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项目资产的确权工作,及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对长期闲置、效益差甚至亏损的经营性资产,及时通过股份合作、业务托管、合作经营、重组及收回本金等方式,提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鼓励脱贫群众通过资产资金入股等方式,实现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增加管护岗位设置,吸纳有相应能力的脱贫群众参与资产管护。采取务工联结、订单收购、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方式,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非常感谢您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