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人大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加快实施废弃地膜回收利用工程建议》(第0202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种植业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0-04-02

王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废弃地膜回收利用工程”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市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上,对提升地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露地栽培有效积温,促进作物提前成熟收获,保墒控草,促进作物增产增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革命性作用。但是,长期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例如废弃农膜带来的环境污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切实做好废弃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探索健康、绿色地膜覆盖技术,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地膜使用及回收利用现状

    我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应用在玉米、花生、马铃薯、设施蔬菜、两瓜等作物上,主要分布在新民市、法库县和铁西区。2019年,我市农用地覆膜面积24.18万亩,地膜使用量1025.8吨。我市废弃农膜回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地膜,另外一类是棚膜,主要回收压力集中在废弃地膜的回收上。目前,全市地膜覆盖厚度还存在使用0.008mm(国家标准规定最小0.01mm)的情况,这样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地膜的抗拉强度,为废弃地膜回收带了一定的难度。废弃地膜回收方式仍以人工捡回方式为主,占90%以上,机械回收所占比例甚少。回收后处理方法一是就地处理,由于残留废弃地膜的回收大多采用人工拉扯的方式,其回收不彻底,回收的效率也低,大多堆叠在田埂或田埂旁;二是焚烧处理,将捡拾的大块废弃地膜与枯枝、秸秆等废弃物就地焚烧,造成了农田、大气的污染;三是回收利用,部分区、县(市)的乡镇建立了废弃农膜或废旧塑料制品回收网点或加工点,有少数农户将捡拾的废弃地膜等塑料制品买到回收点,而目前废弃农膜回收网点、回收企业的建设较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探索可降解地膜技术应用推广

    2017-2018年在我市的辽中区、新民市开展不同类型可降解地膜技术的试验示范,先后引进7种不同类型的可降解地膜技术(其中液态地膜2种,固态地膜5种),示范面积累计推广2000亩,应用作物为玉米、花生。通过试验示范,全生物固态可降解地膜技术在增产、保温等方面表现效果良好,可进一步在沈阳地区推广应用。

   (二)核定农膜使用量,扎实开展调研

    一是完成了我市2019年农用地膜使用情况核定工作,2019年我市农用地覆膜面积24.18万亩,地膜使用量1025.8吨。二是开展了我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现状的调研工作,形成了系统性强、全面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全市开展废弃农膜回收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回收成本高、网络不健全、回收率普遍偏低

    由于废弃地膜捡拾难度较大,主动售卖获得利益低,同时回收网络不健全,网点与加工企业分布少、距离远,导致回收所得不足以交付人工运输成本,导致农户只为种地重清理,不注重交售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根源,一是地膜生产趋于薄型化,大量使用0.01mm以下的超薄膜,强度低,易破碎,很难从土地中捡拾;二是膜栽作物的根系不同,捡拾的难易程度不一。如果交售不方便,农户甘愿在田间地头焚烧、掩埋,如遇掩埋不及时,遇风飞扬,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回收企业力量薄弱

    目前,仅少数县区有回收企业,且现有企业回收力量较为薄弱,企业没有自己条件与能力更新设备、技术工艺等,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难以承担起辐射带动回收废弃农膜的社会责任,无法保证长期从事回收加工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

   (三)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近三年来,虽然省、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的工作意见政策,但大多只从宏观上提出了治理目标、指导思路和措施办法,目前具体的落实措施、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办法几乎没有,操作难度大,起不到应有的政策引导作用,使政策性文件显得空乏无力。

   (四)治理体系不完善

    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多部门协同运转的工作,要靠环保、财政、工商、税务及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该项工作。目前各涉及部门对此项工作责任不明确,大多围绕自己范围内工作做文章,未真正形成合力着重攻坚乡镇(街道)的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治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甚至缺失,造成“白色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部门联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过程中,持续加强与财政、环保、工商、税务、电力等相关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推进有力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项目建设。积极申请资金,开展废弃地膜回收利用项目建设。一是探索“以膜换药”的废弃地膜回收长效利用的补贴方案;二是引进残膜回收机,促进废弃地膜统一回收利用的机械化模式;三是在不利于机械回收的作物上,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探索地膜污染源头替代技术可行性。

   (三)加强技术指导。推进农膜使用源头减量,调整种植业生产方式与配套关键技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膜。推进地膜产品规范使用,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逐步淘汰厚度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超薄地膜。

   (四)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地膜回收利用的宣传示范交流观摩活动,利用现场观摩、资料宣传、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地膜残留危害和废弃地膜回收利用意义,提高农民认识,充分发挥示范辐射的带动作用,切实推动废旧农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感谢您对我市废弃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