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关于发展本地蔬菜种植业保持“菜篮子”稳定的建议》(第0483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4-02

姜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本地蔬菜种植业保持“菜篮子”稳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沈阳市地产蔬菜生产和“菜篮子”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的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建议紧密结合2018年7-8月,我市由于蔬菜价格剧烈波动,引起的蔬菜价格指数迅速上涨、市民广泛关注的社会现实,提出大力发展本地蔬菜种植对稳定“菜篮子”、带动本地菜农致富的重要意义。从明确蔬菜供需量、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反映的问题客观、准确、针对性强,为我市进一步做好、做实“菜篮子”民生工程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沈阳作为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在“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发挥了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菜篮子”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出“物流成本附加在消费者身上、本地蔬菜价格易受外埠因素影响”等方面的情况,真实反映了我市当前“菜篮子”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您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我们正在抓紧推进实施,提出对策。

一、加快设施农业建设,保证全市“菜篮子”供应

1.规划布局蔬菜生产核心区。2018年,沈阳市政府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粮食、蔬菜、特色作物生产核心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印发《沈阳市推进种植业生产核心区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积极引导各涉农区县(市)优化产业布局,稳定设施农业规模,保障全市蔬菜供应。规划以新民市、辽中区等蔬菜主产区为主要区域,将具有一定设施和露地蔬菜种植规模及市场影响力、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区域划定为蔬菜生产核心区,共有新民大民屯、辽中肖寨门等18个乡镇划入蔬菜生产核心区。2018年,我市新建改造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蔬菜产量364万吨,设施蔬菜比重逐步提升,蔬菜品种更加丰富,蔬菜总体供应量充足。

2.增加蔬菜产业科技投入。近年来,我市围绕蔬菜高产高效栽培、农业智能化生产、绿色生态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控等领域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搭建农科教合作平台,推广蔬菜种植技术应用。与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专家团队深度合作,对接“设施蔬菜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加快节能、高效、实用栽培技术研究和耐弱光、耐低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的培育。大力开发和推广蔬菜机械化播种、耕作和采收设备,温室和大棚机械化作业设备,产前种子加工及包衣、种苗集约工厂化生产、幼苗机械化嫁接设备,蔬菜产品采后商品化流水线处理设备、冷藏贮运设施和精深加工设备,着力提升蔬菜产业的技术装备条件和科技投入水平。

3.合理安排设施蔬菜茬口和品种。去年7-8月份,受高温降雨及外埠供应影响,我市蔬菜价格持续走高,“菜篮子”供应出现了严峻考验。为保供稳价、惠农惠民,各区县(市)、蔬菜种植核心区重点乡镇从合理安排茬口和加强露地蔬菜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指导农户在夏秋季蔬菜生产上下茬交换的空档期种植上市周期短、生长快的叶菜类和早熟品种,既可以保证本地市场蔬菜供应,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菜农增收。同时,组织地利生鲜、中兴超市等生鲜超市与蔬菜产地签订农超对接协议,解决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二、稳定市场供应,坚持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制度

1.执行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制度。为稳定市场供应,市政府制定《沈阳市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工作方案》,其中包括蔬菜的市场监测及应急监管措施。即出现蔬菜供应紧张、价格大幅波动等异常情况,经市政府批准后,将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原则上以十二线蔬菜批发市场为调控载体,必要时启用南五蔬菜批发市场、盛发蔬菜批发市场,按照大陆菜80元/吨及细菜150元/吨的标准,以7日为一个补贴周期,对经营业户进行补贴。同时,为防止货源外流,所在区政府和相关企业将加强市场监管,采取相关监管措施:一是规范交易秩序。要求进场交易的业户自始至终在场内交易,不得中途退场,防止经营业户在骗取补贴款之后再去别处交易。二是严格补贴条件。严防大额买卖和整车交易,控制货源不外流。三是加强巡查监督。场内派遣巡查员,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确保市场供应量,以量稳价,满足市民需求,确保我市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2.完善“菜篮子”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为做好我市“菜篮子”产品信息发布与分析预测,我市开发了“菜篮子”信息平台,由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供销社等部门按职能分工定期报送行业信息。在发展改革委官网每日发布42种“菜篮子”产品价格动态信息,其中包含23种重点蔬菜价格信息,每周发布分析预测报告并报送市政府领导,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三、制定惠农政策,扶持本地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2018年,市农经委等3部门制定了《2018年沈阳市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其中有5项政策有针对性地向扶持蔬菜产业方面倾斜,特别是对蔬菜生产核心区、特色作物生产核心区内的高标准温室小区、高标准冷棚小区、蔬菜初加工项目、标准化生产等蔬菜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进行完善和充实,加大了扶持力度,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1.支持提升设施农业基础设施。2018年我市对蔬菜蔬菜生产核心区、特色作物生产核心区内新建改造的高标准温室小区、高标准冷棚小区投入补贴资金10323.2万元,现已完成新建、改造高标准温室3800亩、高标准冷棚小区7000亩;鼓励建设单一品种集中连片的露地蔬菜、干红椒等特色作物小区,进一步提升家门口的“菜园子”建设规模和水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硬化田间主干道和作业路,配备生产用电设施、水源配套,建设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强的高产稳产蔬菜生产基地,切实提高我市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2.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为缓解产销集中地仓储和田头预冷设施严重不足问题,新增市级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对投入达到200万元规模及以上,新建晒场、冷藏库等基础设施或购置农产品加工设施设备的企业或合作社给予补贴,投入扶持资金1000万元,助力我市产地市场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蔬菜田间生产率及品质。指导新民市完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县的收尾工作,积极推荐康平县申报农业农村部产地初加工实施县。

3.支持蔬菜标准化生产。2018年,我市继续将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给予扶持,落实“三品一标”补助政策落实扶持资金546.9万元。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创建工作,推进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在蔬菜生产核心区重点加快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从而提高蔬菜品种及品牌效应,增加市民对沈阳地产蔬菜的信任感。

2019年我市将继续按照“三区”规划方案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聚集发展,实施以新民市大民屯为核心的百万亩蔬菜工程和区域高效特色作物工程。同时,推进地产蔬菜与本地市场对接销售,保障地产优质蔬菜优先供应本地市场。计划与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合作开展产销对接,由地利与蔬菜生产核心区的部分乡镇开展订单合作,并保证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使市民信任沈阳品牌、选择地产蔬菜。

感谢您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