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沈阳市畜牧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畜牧产业发展处 发布时间:2021-11-16

  

  

  

  

  

沈阳市现代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1.10.19


目录

  

一、发展基础..................................................................................................................................1

(一)基础条件.....................................................................................................................1

(二)面临机遇......................................................................................................................3

(三)面临挑战......................................................................................................................5

二、总体要求.................................................................................................................................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原则......................................................................................................................7

(三)发展目标.....................................................................................................................9

三、产业布局...............................................................................................................................10

(一)主要品种区域布局.....................................................................................................10

(二)特色优势品种区域布局............................................................................................13

四、重点任务...............................................................................................................................15

(一)强化示范引领,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15

(二)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18

(三)强化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化全链发展体系.............................................................19

(四)强化农牧结合,构建现代化生态循环体系.............................................................22

    (五)强化创新能力,构建现代科技支撑体系....................................................................24

    (六)积极转变观念,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26

五、保障措施................................................................................................................................27

(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27

(二)加强行业政策扶持.....................................................................................................27

(三)加大畜牧业金融支持................................................................................................27

(四)强化组织领导............................................................................................................28

  

  

  


沈阳市畜牧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及辽宁省有关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一)基础条件

1.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9.8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259.4亿元,占比42.5%。全市生猪出栏363.3万头,家禽出栏9817.9万羽,牛出栏74.2万头,奶牛存栏7.8万头,羊出栏63.1万只。肉蛋奶总产量145.2万吨,占全省19.2%,位居全省首位。

2.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实施国家及省市畜牧标准化养殖项目,建成国家级示范场19家、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场77家、生猪及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7家。建成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6家,建成畜禽舍691栋136.61万平方米,增加畜禽规模养殖存栏能力331.42万头(只),累计投入补助资金2.05亿元,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

3.种畜禽繁育能力持续加强。全市有种畜禽企业113家,年可提供商品仔猪500万头、商品肉鸡雏4.6亿只商品蛋鸡雏6300万只奶牛存栏6.5万头,种畜禽繁育基本能够满足畜牧业生产需要。有国家级扩繁基地1家、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家,良种示范场14家。

4.饲料行业竞争优势显著。全市饲料生产企业192家,饲料产量达549万吨,饲料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其中50余家企业通过了IS900或HACCP认证。全省饲料行业综合实力三十强企业中沈阳14家,形成了沈北、沙岭胡台2个饲料产业集群。在生产规模、饲料产量、科技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居全省首位。

5.畜禽屠宰能力配置充裕。全市有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点共80家。其中,生猪屠宰企业36家,大型屠宰厂(A类)8家,代宰形式的小型屠宰点(B类)28家,设计屠宰能力1200万头/年;牛、羊屠宰企业18家,小型屠宰点(B类)2家,设计屠宰能力60万头/年;鸡屠宰企业26家,均为大型屠宰厂(A类),设计屠宰能力3亿羽/年,60%的鸡屠宰企业集中在苏家屯区。

6.产业集群式发展进程加速。全市有畜牧产业龙头加工企业55家,其中,饲料加工企业32家,禽类屠宰分割企业7家,乳制品加工企业5家,生猪屠宰企业3家,牛屠宰加工企业2家,肉制品加工企业6家。基本形成以沈北新区为集聚地的饲料加工企业集群,以沈北辉山产业园为主要集聚地的肉制品加工企业集群,以苏家屯为集聚地的肉鸡屠宰加工企业集群,以沈北新区为聚集地的乳品加工企业集群。

7.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畜禽存栏以两县、一区、一市为主,畜禽存栏量占比72.5%,与土地承载能力相适应,区域布局日益合理。其中,生猪占比86%,肉牛占比96%,奶牛占比89%,肉鸡占比71%,蛋鸡占比68%,羊占比86%。法库(奶牛)、康平(生猪)、新民(蛋鸡)、辽中(肉牛)被评为国家及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现了“四同”,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与畜禽舍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同比例政策补助,累计建成畜禽粪污收集贮存设施111.9万立方米。完成80家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累计建成畜禽粪污收集贮存设施17.95万立方米。有机肥厂21家,年生产有机肥能力100万吨。2020年末,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国家标准75%以上。    

9.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效。以兽药经营企业主体资格清理和推动兽药追溯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强兽药生产经营源头治理,完成兽药监测1245批次,饲料监测1653批次。完成各类畜产品兽药残留监测37469批次,每年在农业农村部畜产品例行监测中,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二)面临机遇

    沈阳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资本密集程度高,技术集约化优势明显,具备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地理优势、产业基础、实践经验和历史机遇。

  1.政策支持不断强化。国家及省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供给市场功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强牧惠牧政策不断加强完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宏观调控更加合理有效,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向好,为我市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科技创新带来新动力。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研发与改进,养殖周期、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稳步提高,为畜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设备制造业的不断更新迭代,为畜牧业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等产业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为畜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生产经营体系日益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引导,依靠经营主体,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速,加快实现由数量型向高质量综合效益型转变,畜牧业集团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更加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产业活力持续增强。                                              

  4.市场需求不断拓展。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肉蛋奶的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也将不断升级,在吃饱的同时,还要吃好吃得健康安全,吃得有质量、有档次、有品位。畜牧产业功能也在不断拓展,逐步由“一产壮大”转向“三产融合”发展,利益环节不断庞大,联系愈加紧密,科研、服务、生产、营销、消费等各环节聚集效应更加明显。

  5.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持续加快。鸡肉、牛肉、羊肉等低脂低胆固醇产品市场份额逐年提高,牛奶消费量持续上升,市场需求终端拉动产业加快调整,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的中小散户加速退出,中小特色式养殖、种养循环式家庭农场成为产业有益“补充”。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将成为产业“主力”,集约化、全产业链式生产大型集团企业将成为行业“主流”。

  (三)面临挑战

    我市畜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行业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也日益突出,面临的制约日渐显现。

  1.生产资源约束趋紧。玉米作为饲料主要原料价格超过2800元/吨,比常规年份上涨70%以上,饲用玉米资源日益不足。全市禁养区面积2556.9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9.94%,养殖能用地空间进一步压缩。根据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2025年我市需水量预计为30.8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将控制在31.38亿立方米,养殖用水除畜禽饮用外,冲洗、消毒、降温用水量也较大,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总量控制将进一步收紧畜牧业发展空间。

  2.土地承载能力限制发展空间。聘请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进行分析,按照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相应各县区规划内容,进行了畜禽养殖规模土地承载力测算。全市耕地保有量为716000公顷,根据用地总规划面积核算各区最大可承载养殖规模及《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测算技术指南》相关参数分析核算,全市总可承载猪当量为2303.2万头,综合考虑禁养区及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理论承载量按照总可承载猪当量的50%计算为1151.6万头猪当量,目前我市畜禽养殖折算猪当量为700万头,发展空间进一步缩紧。

    3.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动物疫病防控是防范畜牧业产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目前,我市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呈弱化趋势,人员老化不足,部分养殖场户防控意识不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意识相对薄弱,非洲猪瘟等新病种的传入增加了疫情发生风险。

  4.生产水平不高问题较多。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加工设施设备及生产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业融合度不高,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等与实际生产需求仍有较太差距。畜禽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深加工产品种类比较单一,科技含量较低。东北人口流失导致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正在失去,从业人员日益减少,尤其是高素质从业人员更加短缺。畜禽种业自主选育创新不足,地方品种保护力度不足,主要品种对外依赖程度大。

  5.国内外竞争压力持续加大。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生产资料短缺及疫病防控等因素导致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较快增长,限制了国内畜产品价格的上涨空间,产业增收空间进一步变小。省内外竞争实力逐步增强,四川、山东、湖南等养殖大省畜牧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阜新、朝阳、铁岭等省内城市依托地域优势发展势头迅猛,产业竞争不断加剧,我市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任重道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安全保障、生态绿色、产业融合、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推动沈阳市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提质增效,保障供给。以稳产保供为主线,保障主要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升畜产品安全监管及畜产品加工水平,促进优质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单一的冷鲜向多元、营养、科学、功能化方面转变,由猪肉主要占比消费向禽肉、牛羊肉及乳制品转变,满足人们对健康、特色、安全、优质畜产品需求。

  ——优化结构,融合发展。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畜牧企业发展,稳步推进肉鸡、肉牛、奶牛等资源消耗更低,营养结构更合理的产业发展。引导养殖基础好,种养结合式家庭农场等中小养殖场户发展农家特色养殖。引导农牧产业集团、龙头企业、中小养殖场户形成利益联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畜牧业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畜牧经济增长逐步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模式创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转变,畜牧业增长潜力不断增强。    

  ——种养循环,健康生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效益并重,全面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禽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按照“以养带种,以地定畜”的原则,积极构建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新型种养模式。

  ——科技创新,持续驱动。以推广高新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生产加工设施设备科技水平。全面强化优质安全饲料原料、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高畜禽良种繁育和生产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向技术集约型畜牧业的转变。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发展上,根据地域特点,结合自身优势,统筹产业发展、资源优势、质量监管和环境安全,着重发展生态畜牧业,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区域上,统筹禁养区和适养区,坚持进退适宜,合理有度,加快推进优势区域发展,突出传统优势产区建设。在品种上,稳定大宗主导品种的同时,推进特色优势品种发展,稳定生猪和肉鸡、蛋鸡养殖,加快肉牛、奶牛等草食畜种发展,突出貂貉、辽育白牛、东北民猪等特色养殖。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重点推动畜牧业发展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生态、安全并重转变,畜产品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畜牧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进一步提高,与科技、工业、信息、金融等领域进一步协同发展,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重大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全面提升,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高,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畜牧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畜牧生产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架构基本形成,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具体指标如下:

  

“十四五”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数值

指标属性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

%

70

预期性

畜禽良种覆盖率(%)

%

98

预期性

引进良种畜禽

万头/只、套

10

预期性

畜禽良种繁育储备基地

10

参考性

国家畜禽种业储备基地

6

参考性

肉类、禽蛋、牛奶总产量

万吨

150

预期性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

%

80

预期性

秸秆饲料化利用

万吨

120

预期性

畜牧业产值

亿元

270

预期性

  

      三、产业布局

立足产业发展基础,统筹主要畜禽品种和特色优势品种,依托资源分布,突出区域优势,按照畜禽主要品种、特色品种分布,以区域化、特色化、现代化为重点,加快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向主产区聚集,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优势产业。

    (一)主要品种区域布局

  1.生猪优势主产区。以新民市、辽中区、法库县等 15个乡镇为重点,以稳定数量、提高标准、品种选育、生态环保、强化加工、提升品牌为宗旨,推动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产业融合,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表1生猪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康平县

北三家子乡、两家子乡

  法库县

秀水河子镇、包家屯镇、丁家房镇、叶茂台镇

新民市

陶家屯镇、东蛇山子镇、大柳屯镇、前当堡镇、高台子镇

辽中区

茨榆坨街道、肖寨门镇、潘家堡镇、六间房镇

  

  2.蛋鸡优势主产区。以新民市、辽中区等 10个乡镇为重点,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蛋品品质,增加产品功能类别,创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基地,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份额。

  

表2 蛋鸡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新民市

公主屯镇、兴隆堡镇、前当堡镇、姚堡乡

辽中区

朱家房镇、茨榆坨街道、养士堡镇、六间房镇

苏家屯区

沈水街道、八一红菱街道

  

3.肉鸡优势主产区。以苏家屯、沈北、新民、辽中、康平、法库等6个县区15个乡镇为重点,通过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畜牧装备、强化信息技术等促进产业提升,巩固提高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优势。

  

                表3 肉鸡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康平县

胜利街道

  法库县

冯贝堡、柏家沟、丁家房镇、孟家镇

新民市

前当堡镇

辽中区

潘家堡镇、冷子堡镇、刘二堡镇、肖寨门镇

苏家屯区

沈水街道、八一红菱街道、白清姚千街道

沈北新区

马刚乡、财落街道

  

  4.奶牛优势主产区。以法库、沈北、康平等 10个乡镇为重点,加强良种引进繁育、标准化饲养和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推行种养循环,发展粮改饲,提高秸秆和全株青贮利用,强化奶业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奶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市乳制品消费信心,实现奶业大市向强市的跨越。

  

表4奶牛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康平县

沙金台乡、张强镇

  法库县

秀水河子镇、双台子乡、卧牛石乡、包家屯

叶茂台、登仕堡、三面船镇

沈北新区

财落街道

  

  5.肉羊优势主产区。以新民市、康平县等 10个乡镇为重点,发挥粗饲丰富的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市场消费趋向,为我市供应优质羊肉,满足本地消费需求。

  

表5 肉羊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康平县

沙金乡、海州乡、柳树乡

  法库县

包家屯镇、秀水河子镇、叶茂台镇

新民市

梁山镇、大民屯镇、大柳屯镇、高台子镇

  

  6.肉牛优势主产区。以辽中、康平等10个乡镇为重点,提升基础母牛存栏和生产能力,不断强化本地黄牛、西门塔尔改良牛等地方及优良品种选育保护利用,推动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发展优质高端牛肉供应基地。

  

表6 肉牛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康平县

郝官镇、沙金台乡、小城子镇

  法库县

三面船镇、秀水河子镇

新民市

大柳屯镇

辽中区

肖寨门镇、朱家房镇、六间房镇、茨榆坨街道

  

    (二)特色优势品种区域布局

  1.肉鸭优势主产区。以康平县、辽中等 10个乡镇为重点,扩大高品质肉鸭养殖,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为肉鸡、蛋鸡大品种养殖场户转产提供后备资源,逐步建设完善高端肉鸭养殖优势产区与屠宰加工区。

  

表7 肉鸭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康平县

北四家子乡、两家子乡、二牛镇、北三家子街道、小城子镇

东升乡、胜利街道、东关街道、郝官镇

辽中区

于家房镇

  

  2.辽育白牛优势主产区。以法库、新民等 10个乡镇为重点,充分发挥辽育白牛耐粗饲、增重快、体型大、肉质好等地方品种优势,建立种公牛基地和养殖示范场,加强繁育推广力度,打造优质产品品牌。

  

表8辽育白牛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康平县

郝官镇、沙金台乡

  法库县

叶茂台镇、秀水河子镇、双台子乡

新民市

大柳屯镇

辽中区

肖寨门镇、朱家房镇、六间房镇、茨榆坨街道

  

3.毛皮动物优势主产区。以辽中区等 4个乡镇为重点,加大貂、貉、狐狸品种培育力度,完善配套养殖技术,逐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培育壮大一批养殖合作体系,拓宽产加销行业渠道。

  

表9 毛皮动物养殖重点区域

  

县区名称

重点区域

辽中区

冷子堡镇、刘二堡镇、肖寨门镇

沈北新区

新城子街道

  

其他特种动物如梅花鹿、东北民猪等数量较少,分别存栏1423只、138头,多为散养,没有形成发展态势。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示范引领,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

  1.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大力开展畜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科学规划养殖区域,按照“五化”要求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废弃物处理无害化”的要求,推动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及改造,筑牢产业基础。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按照“四改两分再利用”的要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断提升全市生态健康养殖水平。到2025年,新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30个。

  2.提升养殖装备水平。积极推广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推进养殖工艺提升和设施装备配套。鼓励养殖场户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采用数字化、自动化自动饲喂、环境控制、废弃物处理、疫病防控等先进生产设施设备。加快推进畜牧业新设备、新设施以及新材料的应用,降低投入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到2025年,培育30个养殖设施技术推广基地。

3.调优畜牧产业结构。按照“稳猪鸡、扩肉牛、兴奶业”发展思路,在巩固我市家禽和生猪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快肉牛、奶牛等草食畜发展,大力提升奶业现代化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市场导向,发展主要畜禽品种优质高效生产的同时,推动辽育白牛、貂貉、本地黑猪等特色畜牧业,鼓励扶持适度规模养殖,推进农牧集团、企业、家庭、合作、合同、订单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鼓励大、中、小型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利益共赢。

4.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牧场发展,鼓励其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合作和联合经营。充分发挥成本低、经营活、转产快、风险低、易增收的特点,不断提升养殖水平,使大品种畜禽养殖和特色养殖相结合,成为规模养殖的有益补充,进一步稳定丰富畜产品供应。到2025年,培育10个以上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家庭示范农场。

  5.提升饲料生产水平。优化饲料工业布局,积极研制、开发、生产安全高效环保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大力推广替抗技术。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示范,加强饲料检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饲料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养带种推广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种植,以青贮饲料、干草等形式由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牛羊养殖从利用玉米籽粒向饲用全株玉米或饲草青贮、优质干草转变。到2025年,饲料总产量达到600万吨,全株玉米青贮及牧草年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建设40个粮改饲青贮饲料技术推广基地,

6.强化良种畜禽繁育。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畜禽遗传资源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情况,支持辽育白牛、东北民猪、荷包猪等地方优良品种的选育、开发和利用,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资源基础。强化畜禽种业生产基地发展,着重建设一批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畜禽繁育基地。2023年前,完成全部普查和数据录入任务。鼓励支持企业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畜禽,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以现有的国家级、省级核心育种场(扩繁场)及大型种畜禽企业为核心,培育壮大种畜禽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优势畜禽繁育基地,到2025年,创建畜禽良种繁育基地30个,力争实现国家级种畜禽企业创建的突破。

  

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

  

1. 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

项目1 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康平县6个、法库县6个、辽中区6、新民市6个、沈北新区2个、苏家屯区2个、于洪区1个、浑南区1个,全市共计建设3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项目2培育养殖技术推广基地:康平县8个、法库县4个、辽中区5、新民市6个、沈北新区4个、苏家屯区2个、于洪区1个,全市共计培育30个养殖技术推广基地

项目3培育家庭农场及合作社:康平县3个、法库县2个、辽中区3个、新民市2个,全市共计培育10个家庭农场及合作社。

2. 提升饲料生产水平

项目1 建设粮改饲青贮饲料技术推广基地康平县6个、沈北新区4个、法库县26个、新民市1个、辽中区1个、苏家屯区1个、铁西区1个,全市共计建设40个粮改饲青贮饲料技术推广基地,并在上述地区开展粮改饲项目,年实现青贮饲料及牧草年产量40万吨以上。

项目2 饲料生产项目:建设饲料厂2个,增加饲料产能60万吨以上,培育年产值10亿元饲料企业5个。

3. 强化良种畜禽繁育

项目1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完成全部普查和数据录入,摸清畜禽遗传资源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情况。

项目2培育种畜禽繁育示范基地:创建种畜禽繁育示范基地30个,其中,康平县5个、法库县5个、辽中区5、新民市5个、沈北新区5个、苏家屯区3个、于洪区1个、浑南区1个。力争实现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创建的突破。

项目3 畜禽良种扩繁示范基地项目:沈北新区建设肉鸡孵化基地1个,苏家屯区建设肉鸡孵化基地1个,法库县、沈北新区引入良种奶牛4万头以上。新民、康平建设种猪繁育基地各1个。

项目4 培育畜禽技术推广基地:培育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推广基地2个。

4. 特色畜禽品种植养殖项目

项目1创建貂貉养殖示范基地:在辽中区创建貂貉养殖示范基地3个。

项目2创建肉鸭养殖示范基地:在康平县创建肉鸭养殖示范基地5个。

项目3 建设肉牛(辽育白牛)养殖示范基地: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区等地创建肉牛(辽育白牛)养殖示范基地3个,新建肉牛(辽育白牛)养殖示范基地2个。

  

  (二)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

  1.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加强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动物疫病信息管理,以种畜禽场为重点,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和无疫示范场建设。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督促养殖、运输、屠宰等环节做好疫病检测、清洗消毒、运输车辆备案、疫情报告等工作。提高动物防疫监管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鼓励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开展动物防疫和诊疗活动,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兽药及饲料生产企业组建动物防疫服务团队,提供“一条龙、菜单式”防疫服务。严厉打击收购、贩运、屠宰、销售、随意抛弃病死畜禽等违法法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畜牧业安全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做好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外埠产品准入制度,完善联防协议制度,确保入沈畜禽产品报验率。强化畜禽屠宰规范化管理,依法打击私杀滥宰等违法行为。从强化畜禽标识和档案管理入手,规范饲养管理,健全动物免疫档案。严把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关,开展市场专项治理,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落实抽样监测、日常巡查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增强畜禽产品质量全程监管能力,形成部门衔接有力、上下联动高效、社会多方参与、安全整体推进的监管局面。

  (三)强化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化全链发展体系

  1.推进行业全产业链建设。充分利用畜牧养殖“联头带尾、接二连三”的产业属性,利用现有发展优势,加强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持续推进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高度融合,重点打造“链主”企业,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做到“强链、延链、补链”,使畜牧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经营管理高效率紧密结合,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到2025年,发展全产业链示范企业10个,畜牧业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融合度进一步提升。

  2.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商平台等现代技术应用,提高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疫病监测、产品质量追溯等数字化水平。鼓励“互联网+畜牧业”发展,开展“点对点”电商营销和定制营销,拓宽畜产品营销渠道。对重点养殖企业进行信息采集,纳入数据平台进行跟踪管理,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支撑。完善畜牧业生产和市场运行监测平台填报使用,积极拓展信息获取和发布渠道,加强对畜禽养殖和消费环节产销形势的分析与研判,定期报送市场行情和生产形势分析。到2025年,完成肉鸡、奶牛产业集群数据平台建设,完善直连直报系统填报使用及行业定点监测,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3.提升畜产品加工储运能力。持续推进大型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链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到2025年,80%以上生猪屠宰能力集中到大型屠宰企业,65%以上屠宰企业完成AA级及以上等级资质创建,肉鸡屠宰加工能力增加6000万只以上,奶制品加工能力增加100万吨以上,冷链贮藏、运输配套等设施设备更加完备。

  4.扩大畜产品品牌效应。引导和支持企业集中推广宣传优质畜产品,通过创建名优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鼓励支持本地企业与境外、省外名优企业合资合作,加快推进产品融入优质高端品牌,在创造更高收益的同时,提升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到2025年,争创畜牧业区域公共品牌1-2个,争创全国名特优新产品2-3个,争创辽宁省百强品牌企业达到5个以上。

  

构建现代化全链发展体系

  

1. 推进行业全产业链建设

    项目1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建设:在新民市、康平县等区县打造生猪全产业链“链主”企业4个。建成投产规模养殖场5个以上,增加饲料产能60万吨以上,新建或改扩建屠宰加工企业1个以上。

项目2推进家禽全产业链建设:发展家禽全产业链“链主”企业5个,建成投产规模养殖场2以上,增加孵化能力1亿只,新建或改扩建屠宰加工企业2个以上。

项目3推进乳业全产业链建设:发展壮大乳业全产业链“链主”企业2个,完成奶牛规模养猪场升级改造20个,新建或改扩建乳品加工企业1个以上。

项目4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建设:发展壮大肉牛产业链“链主”企业1个,强化产业链肉牛繁育及屠宰加工部分建设,全链建设进一步完善。

2. 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项目1 肉鸡数字化平台建设:依托企业完成肉鸡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建设,基于数据中台架构,搭建组织中心、商品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等。

项目2 奶牛数字化平台建设:建设营销信息化系统,打造全新营销供应链管理平台,融合牧场、工厂、销售公司、经销商、终端、消费者等。

项目3完善畜牧业直联直报平台:继续加强农业直联直报平台数据填报更新,更好的发挥行业统计、监测及管理作用。

3. 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

    项目1肉鸡屠宰加工:新增肉鸡屠宰加工及储运能力1亿只以上。

项目2 奶制品加工:新增生牛乳加工及储运能力100万吨以上。

项目3 生猪屠宰加工:新增生猪屠宰加工及储运能力50万头以上。

4. 扩大品牌效应

项目1 区域公共品牌:争创1-2个。

项目2 国家级名优特新产品:争创2-3个。

项目3 辽宁省百强品牌企业:争创5个以上。

  

      (四)强化农牧结合,构建现代化生态循环体系

1.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409.4万吨,97.8%为稻谷和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大力推广秸秆揉搓软化、粉化压块、氨化青贮等饲喂方式,提高秸秆饲料化效益,通过过腹还田,提高秸秆利用率,提高耕地有机质,实现种养循环。下一步将大力推广精深加工技术,扶持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企业,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商品化、产业化进程。继续抓住国家粮改饲试点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机遇,积极开展青贮玉米、苜蓿草等种植示范,加快优质牧草生产基地、青贮饲喂基地建设,提高粗饲质量,提升种植经济效益。到2025年,建立青贮生产示范基地25个,年种植青贮玉米、牧草20万亩以上,年饲料化利用秸秆120万吨以上。

2.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有机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要按照以种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就地消纳的原则,合理布局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引导畜禽养殖与种植基地有效对接,支持畜禽养殖场将沼液和经无害化处理的养殖废水作为肥料还田利用,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构建起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到2025 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构建现代化生态循环体系

  

1. 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

项目1青贮玉米种植:种植青贮玉米20万亩以上,其中,沈北新区4万亩,主要种植街道为马刚街道1万亩,辉山街道1.5万亩,清泉街道1.5万亩;法库县14万亩,主要种植乡镇为秀水河子镇7万亩,登仕堡镇1万亩,双台子乡1.5万亩,丁家房镇0.5万亩,叶茂台镇1.5万亩,卧牛石乡1.2万亩,包家屯镇1.3万亩;康平县2万亩,主要种植乡镇为小城子镇0.5万亩,两家子乡0.5万亩,沙金台乡0.5万亩。

项目2 青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沈北新区创建青贮生产示范基地3个、康平建设7个、法库建设15个。

项目3 秸秆饲料加工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创建秸秆饲料加工利用试点5个,苏家屯区1个,于洪区3个、新民1个。

主推工作  推进秸秆过腹还田利用: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年实现过腹还田120万吨以上,其中,法库县35万吨、康平县30万吨、辽中区20万吨、新民市20、沈北新区10万吨、苏家屯区3万吨、于洪区2万吨。

2.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项目1 畜禽有机肥加工项目:在康平县、辽中区、法库县等县区建设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厂3个。

项目2 畜禽粪污集中收集中心项目:在辽中区、新民市、沈北新区、康平县等县区建成畜禽粪便收集中心5个以上。

项目3 开展村级集中处理试点:在沈北新区、辽中区、法库县等县区开展村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试点10个。

项目4 培育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在辽中区、新民市、沈北新区、康平县等县区培育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个以上。

  

     (五)强化创新能力,构建现代科技支撑体系

  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围绕良种培育、精准饲养、疫病防控、质量监控、污染治理、畜牧装备等领域,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创新推广体系。充分依托省内外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及省市农业专家、技术专项创新团队、现代畜牧业企业创新团队等专家力量,围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种质资源创新和保护开发、饲料研发生产、应用型畜牧装备、屠宰加工装备自动化、肉品质量控制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开展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和推广,到2025年,创建畜牧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20个,全面发挥引领带动、创新示范作用。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加强现代畜牧科技培训,开展分类培训,实行精准培育,推进畜牧实用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畜牧业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引导有志投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农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家庭牧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企业,提升从业者整体素质和水平。

  构建现现代科技支撑体系

  

1. 推进畜牧技术创新应用

项目1 先进青贮技术应用:青贮玉米机械化种植、收割、青贮技术应用,引进先进青贮收贮机械,提高青贮制作工艺水平。

项目2 饲料减抗替抗技术应用:组织推进无抗饲料示范,大力推广天然植物、植物精油、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预消化等减抗替抗技术。

项目3 饲料低氮技术应用:组织实施低氮饲料示范,从而进一步促进减少养殖业氮排放量。

项目4 先进养殖节水技术应用:组织开展养殖场节水设备应用,减少污水产生量。

项目5 先进自动饲喂技术应用:推广自动饲喂技术应用,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6 先进自动环境控制技术应用:推进环境控制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项目7 先进乳品加工新技术应用:支持乳品企业设备改造升级,应用乳品加工新技术。

项目8 先进孵化技术应用:支持种禽企业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应用先进的孵化技术设备。

项目9 先进屠宰加工技术应用:支持企业引进先进屠宰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屠屠加工能力和生产水平。

项目10 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创建产学研一体试点企业2个以上。

2. 推进技术培训

项目1 畜牧行业培训每年300人次以上。

  

   (六)积极转变观念,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

  1.提升基层畜牧兽医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与畜牧发展、动物防疫、质量安全监管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机构设置,不断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推行县级畜牧兽医、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督执法,整合监督执法职能、充实调整机构队伍、完善保障条件,全面加强畜牧兽医综合监督执法。强化基层快速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强化区域性检验检测水平。

  2.提升新型社会化服务能力。推进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服务,着眼于为畜牧业生产提供营养、诊疗、授精、管理、销售、金融、保险、灾害预报等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养殖场户经营水平。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创新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和其他机构为养殖场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3.提升产业精准扶贫作用。充分发挥畜牧行业的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优势,进一步发挥畜牧业脱贫攻坚作用。广泛调动畜牧业大型企业主体积极性,因地制宜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依托畜牧集团、大型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增收机会,与中小养殖场户开展代管托养、合同订单、技术指导等合作,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在新民、康平等地建设畜牧业扶贫项目2个。

  五、保障措施

  (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资金,加大对肉牛、奶牛、肉鸡养殖场区建设改造力度,推广应用主要畜禽品种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规范,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提升养殖工艺与设施装备的集成配套,提升自动饲喂、环境控制、废弃物处理等装备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检疫基础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疫病监测净化等设施设备投入。根据国家及省市监管工作部署,加大动物疫病、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基础设施设备投入,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和监管能力。

     (二)加强行业政策扶持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扶持政策,继续实施良种补贴、粮改饲、产业集群、奶牛家庭农场升级改造、种畜禽企业升级改造等项目。支持畜禽新品种培育和国家及省级核心育种场(扩繁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提升基层科技推广水平。继续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畜牧产业链扶持力度。加大畜牧产业化扶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加工企业建设。

    (三)加大畜牧业金融支持

    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创新金融担保机制, 建立担保基金、担保公司,探索畜禽圈舍、活体抵押等贷款方式,为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探索推广银担贷、银企保等多种模式,建立畜牧业信贷支持体系及风险基金。加大现有生猪、奶牛中央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我市肉牛政策性保险,尝试开展羊、肉鸡、蛋鸡等品种政策性保险试点。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闲散资金,全方位推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组织领导

结合本地实际,涉农县区要做好本辖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思路、重点和措施。切实加强对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注重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发展规律,落实好政策措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解决好畜禽养殖用地问题,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健全项目考核督查机制,细化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年度工作计划,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文件链接:沈阳市畜牧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图片解读

文件链接:《沈阳市畜牧产业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36号 邮编:11000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