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农村与农业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资讯中心
赓续前行 踔厉奋发全力打好决战之年决胜之战
信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19

3月15日,全市农办主任暨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工作成果,研究部署今年“三农”工作。

2024年,沈阳市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强市、食品工业大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副省级城市前两位。在部分地区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粮食产量达到80.1亿斤,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新培育2家国家、18家省级龙头企业,食品产业产值达1121亿元,增长5.6%。浑南区、辽中区分获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休闲农业重点县,沈北新区单家村入选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典型。于洪区、沈北新区宅基地改革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支出率、资产确权率、纳入“三资平台”管理率列全省第一。

会议要求,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继续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和农业强市、食品工业大市建设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一是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16万亩、粮食产量81.2亿斤的目标任务,建设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71.71万亩,加快推进玉米单产提升项目。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扩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占比,推广应用国产先进适用、高端智能等农机装备5000台(套)。落实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储备、申报,推动种粮节本增效。

二是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蔬菜、生猪、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指导和服务,新建和改造设施种植面积9000亩,推动肉鸡全产业链发展,扶持草食家畜和饲草料企业发展。用好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生产设施设备建设等政策,完成20个规模养殖场现代化升级改造。优化渔业品种结构,推广稻田虾蟹种养模式,发展特色养殖,延伸产业链,提高渔业附加值。

三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抓好全市“1+8”特色产业,实施设施蔬菜等国家产业集群项目10个,打造酸菜之乡、肉鸡之乡、淡水鱼之乡、稻田画之乡。加快提升农产品品质,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种养、加工、仓储、物流等全流程标准,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做强“沈阳臻品”品牌,开展特色农产品营销和产销对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广“农文体旅+”模式,发展民宿经济,力争培育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继续支持12个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打造城市周边休闲农业“打卡地”。

四是推动食品工业大市建设。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蓝莓超级工厂等项目开工建设并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新民酸菜产业园、浑南植物油加工园、于洪绿色产品特色产业园、苏家屯食品科技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产业集群、国家产业融合项目,推动园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五是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提升环境净化成果,深化“专项整治+日常保洁”机制,压茬推进系列主题活动和“路地共治”专项行动,实现农村环境标准化建设管理。全面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废旧地膜回收治理。建设和美庭院5000户,打造省级美丽宜居村100个,提升和美田园20个,“三美”建设提档升级。接续打造近郊乡村“五个振兴”样板线,建设9个省乡村振兴示范带。

六是持续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持续推进二轮承包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三资”管理问题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实现“应进必进”。用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推动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落实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支持农作物种业重点企业开展品种示范推广、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争创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项目,全力打造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七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落实一键申报系统的普及使用,精准排查6类重点人群及未纳入低保突发严重困难户,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确保动态清零。提升产业就业帮扶质效,深入开展“雨露计划+”等就业促进行动,持续做好帮扶资产管理。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1号城新大厦1号楼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邮编:110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