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黄颡鱼与乌苏里拟鲿的区别与特点
信息来源:市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8
黄颡鱼和乌苏里拟鲿均为名优鱼类,目前在北方均有人工养殖。由于两者体色、形态相近,普通消费者初次接触时较难区分,且市场价格存在差异,通常乌苏里拟鲿价格更高。
以下从学名、俗称、分类、生长特性及形态差异等方面详细说明:
1.黄颡(sǎng)鱼
俗称:嘎牙子(北方市场)、黄骨鱼(南方市场)。
分类:属于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为底层鱼类。
性成熟年龄:雌鱼 2 龄,雄鱼 3 龄。
养殖规格:人工养殖条件下,常见规格为 150-500 克(3两-1斤);全雄品种因生长速度快 30%,个体可突破450克 / 尾。
2.乌苏里拟鲿(cháng)
俗称:牛尾巴鱼。
分类:属于鲇形目鲿科拟鲿属。
栖息与食性:自然状态下喜欢栖息在缓流中,人工养殖可适应静水环境,对水质要求更高,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体型与性成熟:一般个体重可达 500-2000 克(1-4 斤),最大个体重 5 公斤以上;性成熟年龄为 3 年。
3. 核心形态区别
两种鱼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尾部:
黄颡鱼(嘎牙子)尾部短、粗、尖;乌苏里拟鲿(牛尾巴鱼)尾部长、细、圆,形似牛尾,尾长可达体长的 1/3 以上。
此外,两种鱼均无肌间刺,肉质鲜美。掌握上述特征后,消费者可更易区分二者,放心品尝这两种河鲜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