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沈阳市种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文字解读
信息来源:种植业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1-12-14

全文分五部分,分别是发展基础、总体要求、产业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发展基础

此部分对“十三五”期间种植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总结概况。

(一)基本情况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2.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4.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5.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二)机遇与挑战

一是粮食产量在高起点上保持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压力加大。

三是种植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足。

二、总体要求

此部分提出“十四五”期间种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多项指标2023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目标值。

“十四五”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基准值

2023年

目标值

2025年

目标值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409.4

400以上

400以上

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810.7

811以上

811以上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21

23

24

蔬菜播种面积

万亩

93.7

95

96

蔬菜产量

万吨

384.3

390

400

高标准农田

万亩

37.01

160

230

农业省百强品牌

34

40

50

保护性耕作面积

万亩

133

180

350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428

435

450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百分比

96.91

96以上

96以上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百分比

98

99

99

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

5

9

11

南繁基地面积

800

1000

1200

    三、产业布局

    此部分对十四五期间我市种植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进行具体论述。包括优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油料作物、绿色蔬菜、特色花卉、特色水果等6个产业生产区,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和发展目标。

(一)优质玉米生产区。重点发展辽中区、新民市、康平县、法库县、苏家屯区、沈北新区等六个产粮大县,2025年末,全市玉米生产面积稳定在58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5亿斤以上。

(二)优质水稻生产区。重点发展辽河、蒲河沿线优势产区,包括于洪区、铁西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辽中区和新民市。2025年末,全市水稻生产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1亿斤。

(三)优质油料作物生产区。重点发展法库、新民、康平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小粒花生等油料作物生产基地。2025年末,全市大豆生产面积稳定在15万亩,花生生产面积达到50万亩。

(四)绿色蔬菜生产区。重点打造省道107沿线(新民-辽中段)17个乡镇的蔬菜产业带和以苏家屯永乐、沈水,法库孟家为核心的蔬菜生产集聚区。到2025年末,蔬菜播种面积力争达到96万亩,产量实现400万吨。

(五)特色花卉生产区。重点打造南部、中部、北部花卉生产集聚区。到2025年,鲜切花年交易量达到3.5亿枝以上,盆花特色品种稳步发展,年交易量达到1.5亿盆。

(六)特色水果。重点打造苏家屯、辽中、法库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新民、铁西、于洪绿色草莓示范基地,以新民、辽中、康平、法库为重点区域,巩固优质寒富苹果种植规模。到2025年,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总产量16万吨。

四、重点任务

此部分提出“十四五”期间种植业发展的九项重点任务,明确九项重点工程。

(一)提升粮油生产能力。实施优质粮食生产工程,包括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栽培3个项目。

(二)推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实施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包括促进设施农业装备升级、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三)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实施全产业链优化工程,包括稻米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大民屯蔬菜批发市场建设、辽中玫瑰小镇项目建设、大东北艺园花卉市场建设。

(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实施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包括构建预警监测网络、建设重大疫情阻截带和病虫害统防统治

(五)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包括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设、保护性耕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包括旱田和水田两大类项目。

(七)加快农作物种业创新。实施种业创新提质工程,包括农作物种业创新行动、种业创新团队组建行动、农作物种业领军企业培育行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行动。

(八)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包括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加快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加强新型农机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育。

(九)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包括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育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统筹推进。

(二)加强政策引导。

(三)推进绿色发展。

(四)加快科技创新。

(五)加强规范管理。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36号 邮编:11000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