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专业村发展 提案(第264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农办秘书处 发布时间:2022-06-01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专业村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分感谢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一直以来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专业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市政府坚持把“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放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优先推进,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在2020年启动实施沈阳市“一村一品”专业村三年建设行动,打造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显著的专业村。为加快推进专业村建设,围绕富民、强村、兴业的发展定位,加强规划引领、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抓好特色产业、强化人才培育、统筹推进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一、立足优势资源,推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1.推进特色产业聚集。印发《沈阳市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协同推进“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以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打造200个专业村,培育20个亿元村,打造5个全国知名专业村,创建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每个涉农区县(市)至少建成1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1-3个超100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专业村100个,创建国家级亿元村6个、示范村8个,获批国家级产业强镇4个,建成省级加工集聚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参与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

2.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实施五大产业链提升行动和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推进稻米、蔬菜、花卉、畜牧、渔业全产业链发展,稻米产业以辽中为核心打造北方稻米标准化加工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蔬菜产业以新民为核心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产业以浑南、沈北、辽中为核心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集散中心,畜牧产业以生猪、肉牛、奶牛、肉鸡为核心打造辐射全省的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渔业以新民、辽中为核心打造东北最大的繁育中心、养殖基地、区域市场,计划到2025年产值分别达200亿元、130亿元、20亿元、700亿元、133亿元。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4家,其中,国家级15家、省级53家、市级156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3家,其中,省级8家;组建稻米、肉鸡2个产业联盟,新民市获评国家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

3.优化现代种养结构。出台了沈阳市农业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及种植、畜牧、渔业等系列子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种植业,建设6大优势主产区,发展优质玉米580万亩、水稻180万亩、油料作物65万亩、绿色蔬菜96万亩、特色花卉5亿盆、特色水果12万亩,每年新增高标准设施农业5000亩以上发展现代畜牧业,打造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羊、肉牛6大优势主产区和肉鸭、辽育白牛及毛皮动物3大特色主产区,每年新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6个以上。发展精品渔业,精品养殖规模达10万亩,稻田渔业规模发展到3.5万亩,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家。目前,优质玉米、水稻产量82亿斤,绿色蔬菜产量390.8万吨,优质肉蛋奶总产量131万吨,水产品产量21.5万吨,均列全省第一,1/2左右实现外销。

4.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出台沈阳市沈阳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以农业十大品牌为重点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今年计划新培育沈阳大米、沈阳寒富苹果、沈阳蛹虫草、沈阳肉鸡4个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推介浑南牧仁农业、于洪金硕米业、沈北七星米业、苏家屯耘垦牧业、辽中中佳农业、新民农丰米业、法库山山伟业、康平憨馥土特产等30个企业品牌,着力打造牧仁玉米糊、富虹植物油、金硕大米、莓好盛京、鑫焱红西红柿、弘侨蛹虫草等农产品品牌50个,助力品牌企业和农产品走出去,提升我市品牌农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和公众知晓率,在国内国外双循环中开拓更大市场。

二、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农村电商健康发展

1.壮大农村电商产业。从2021年启动实施农村电商三年行动,在全市1527个行政村、126个乡镇(涉农街道)、9个涉农县区(市)全面推进农村电商十大工程和六大体系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电商专业村180个。依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支持发展本地农产品加工厂,培育和开发虫草、山楂、杂粮、酸菜等线上特色产品,每个村至少开发3款产品上架销售。扶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线上直播销售和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发掘农产品文化内涵和功能,提升农产品档次,打造“一村一品牌”。建设“一县一仓”,建设电商产业园区,为农产品外销提供预包装、产品分级、产品打包集中收寄等服务,培育“快递+”金牌项目,将寄递服务推进至田间地头,打通“农产品进城”通道。

2.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启动“千人培训”计划,重点对电商乡镇(街道)、电商村的农户、企业、创业人员等进行针对性、实操性轮训,每年培训人次不少于2000人。实施团队工程,组织专家培训电商骨干人才,在每个区县培训8名骨干人才、每个乡镇培训5名骨干人才、每个村培训3名骨干人才牵头组建电商运营团队。实施网红工程,组织电商直播、短视频拍摄的专题培训,开展直播大赛、优秀短视频评选等活动,培育“一村一网红”,形成网红流量矩阵。开展领导班、总裁班、业务班等学习活动和外出交流,加强农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

3.升级农村电商平台。升级线下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县域电商服务中心、直播基地、产业园,2022年实现9个涉农区县(市)县域电商运营中心全覆盖,重点推进新民融媒体电商直播基地建设,为电商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生活缴费、快递收发货等特色综合服务。升级线上服务体系,支持在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开办特产店以及在快手、抖音等热门平台视频宣传,2022年重点推广“合合通”“乡村供销社”等综合服务APP。升级展会服务体系,用好沈阳农博会、品牌推介会、边贸展洽会、招商引资会等专业展会的线上线下渠道,组织沈阳市农产品品牌产销对接会,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华东、华中建设沈阳市农业电商品牌体验展销中心,设置跨境电商运营区、农业创客区、网红直播区、品鉴体验区、大数据展示区,为电商企业和产品提供集中展销机会。

三、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1.提高头雁带动能力。实施“头雁领航”行动,注重从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产业脱贫户等农村能人中选拔村干部。换届结束后,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9.5%,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18.6%。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每年对村书记全员集中培训1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常态化培训。每年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通过走村观摩、互学互促的方式,激励村书记干事创业。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力争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村都有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1户群众。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行动,通过创办实体、合作开发、参股经营等方式,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2.推动各类人才下乡。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等,为农村补充储备一批专业化实用性人才。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流动激励制度,适当放宽在基层一线工作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落实完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推动各地多渠道招录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工程,通过选派特派团、遴选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民技术员等方式,努力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各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落实《沈阳市创业带头人管理办法》(沈人社发〔2020〕53号),梳理、汇总、宣传国家、省、市财政、金融、人才、土地、培训等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每年确保完成300名培训任务,发掘树立一批优秀结业学员典型,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创业成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培育力度,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到2025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实施新生代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发展夜校班、周末班、钟点班、网络班、送教上门等灵活教学方式,到2025年组织脱产学历制培训3000人。实施农村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工程,选拔和培育农村专业实用人才,到2025年选拔和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2000名、农村创新创业导师300名、扶持各类专业人才在农村创业发展3000人。

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土地资源盘活利用

1.促进农村承包地流转。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确权承包地789.5万亩,颁发经营权证书60.2万份,颁证率96.3%。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面积308.9万亩,流转率38.2%。指导县、乡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登记以及对工商企业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分级审查、项目审核、风险防范等相关制度。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通知》(沈农改发〔2021〕67号),指导各涉农区县(市)妥善化解土地确权颁证遗留问题、建立数据管理维护配套制度、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民合作社6584家、家庭农场248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849个,营业收入5.91亿元,托管面积838.4万亩。

2.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村宅基地64万宗,占地58.6万亩,有2.1万宗宅基地空闲,面积2.1万亩。经积极争取,沈北、于洪获批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沈北兴隆台、浑南满堂和王滨为省级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试点街道。目前,沈北制定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等7项制度文件,完成首笔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50万元、有偿退出13户,兴隆台街道单家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流转17户闲置宅基地,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通过复制推广,宅基地试点村已扩大到16个,盘活利用宅基地117宗。于洪制定经营性宅基地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在永安村、边台村、明星村、东甸子村开展先行先试,永安村核心区65户农户摸底调查工作已完成;边台村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建设3个民宿项目;明星村、富强村、东甸子项目正在推进。

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有针对性提出5个方面21项具体举措,选定235个村作为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试点,通过推动合作社选准主导产业、精心筹备组建、规范运营管理,实现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因地制宜选定发展项目、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聚焦项目、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选定2021年扶持对象51个,每村拨付扶持资金100万元。举办村企合作推介活动,聚焦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选择100家党组织坚强有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资源禀赋优势明显的村,与100家奉献意识强、经营管理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民营企业实现有效对接,为推动乡村振兴开创良好局面。2021年“零收入”村集体全面消除,2022年推进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高于10万元的村占比达55%以上,力争到2025年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

五、完善保障措施,推进惠农政策落实落地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1年市本级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3%,2022年计划将比例提高到5%,确保对乡村振兴投入切实增加。2021年市本级共投入村级经济发展资金36223万元,用于支持设施农业建设、设施渔业及稻田综合种养、农村电子商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种植业及养殖业保险市级补贴。连年出台市级强农惠农政策,2022年重点对“一村一品”专业村、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30个方面给予支持,并印发《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切块下达资金,鼓励各区县(市)统筹使用专项资金自主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制定《沈阳市“一村一品”专业村考评奖补实施方案》,每年安排奖补资金1975万元,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已有100个专业村得到奖补支持。

2.优化金融为农服务。成立由副市长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银行、担保、保险等33家金融机构为成员的农业金融服务协调推进组。发起设立规模10亿元的新希望新农产业基金、规模1.13亿元的安芙兰健康农业股权投资基金,设立5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投资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20亿元。推动涉农信贷资金精准投放,推出“养牛贷”“养鱼贷”等金融产品,2021年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83亿元。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推出粮油作物保险、农业大灾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养殖业保险等保险产品,2021年农业保费收入5.3亿元,增长5.5%,赔款金额2亿元,增长202.8%。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新增33家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银行,2021年新增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2948万元。建立4140万元的“助保贷”风险资金池,发展7家合作银行,2021年拉动发放贷款2.1亿元,平均贷款授信额度200万元。

3.推动社会资源对接。开展“千村千企”共建行动,以9个涉农区县(市)的1496个行政村为村企共建对象,引导动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村企共建。通过摸清行政村底数和发展需求,分区建立工作台账,建立“1+1”对接工作机制,明确村企共建内容和重点,制定一村一发展计划,编制一村一任务清单。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目标。力争到2022年底,每个行政村都对接一个共建企业、至少谋划一个共建项目;到2025年,村企共建取得显著成效,分层分类创建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现代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4.系统解决难点问题。优化调整沈阳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增设了常务副组长、执行副组长及6个由相关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小组,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标对表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每年以市委文件印发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方案,今年重点推进9个方面、37项具体任务,计划新建、维修农村公路800公里、村内道路1300公里,改造10千伏农村电网161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51万亩,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广减排固碳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建大型养殖场、规模养殖场一体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借鉴贵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统筹前期工作基础上,启动新一轮三年建设计划,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感谢对我市专业村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承办处室(单位):市委农办秘书处

    责 任 人:韩大鹏

    承 办 人:丁  薇

    联系电话:22847992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26日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36号 邮编:11000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