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关于立足基础优势 筑牢发展根基 加快我市 农业现代化建设提案(第132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农办秘书处 发布时间:2022-04-28

王建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立足基础优势筑牢发展根基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规划

过去五年,沈阳市农业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新进步,农村人居环境焕发新面貌,农村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实现新跨越,乡村振兴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既有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一方面中央、省、市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举措一个比一个实,给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我市在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农村改革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需要加快补齐。

按照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并与沈阳农大开展战略合作,组建了专家团队,于2020年7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多次组织相关地区和部门及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村干部进行研讨论证。《规划》由14章、57个小节构成,分为3大板块。一是紧扣上级要求,对标对表国家、省及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到全涵盖、不漏项。二是借鉴外地经验,充分吸纳浙江、江苏、山东及成都、武汉、西安郑州、大连、长春等地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寻标对标设定指标、任务。三是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建设沈阳现代都市圈、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围绕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展目标,包装策划一批补短板的重大行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目前,我市乡村振兴规划已印发,农业现代化规划正在与发改委履行联合印发程序。

以创建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

(一)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

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来建设种植业和养殖业基地。在沈北新区建设稻田综合种养及清水大米生产基地,在于洪区建设蛹虫草、金针菇生产基地,在苏家屯区建设白羽肉鸡生产基地,在浑南区建设花卉、蓝莓生产基地,在新民市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在辽中区建设稻米、淡水鱼、肉牛生产基地,在法库县和康平县重点建设生猪、花生、红薯、杂粮生产基地。

(二)推进专业村、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围绕稻米及杂粮、畜牧、渔业、蔬菜、花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链的发展需求,推进专业村、产业强镇的合理布局,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鼓励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向农业产业强镇、商贸集镇和物流节点聚集,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就近就业,促进产镇融合。鼓励初加工项目向重点专业村聚集,依托重点专业村发展小众类的特色农产品初加工,促进产村融合。

(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建设区、市、省、国家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浑南区重点打造东北花卉产业园、铁西区重点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园、于洪区重点打造蛹虫草产业园、苏家屯区重点打造东北食品科技产业园、沈北新区重点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园、新民市重点打造大民屯酸菜现代产业园、辽中区重点打造肉牛产业园、法库县重点打造孟家果蔬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园、康平县重点打造杂粮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

推进重点农业项目落地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动沈北新区辉山经济开发区、法库县孟家开发区2个省级加工集聚区的升级,推进辽中区、新民市、康平县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提档,支持浑南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开展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培育。提升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承载能力,加强集聚区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加强集聚区重大项目的跟踪管理。推动集聚区企业对外交流,参与国际分工,带动优势农产品出口。

三、融合发展三大体系,实现产业、生产、经营三兴旺

(一)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在专业村内布局产地初加工项目,推动村特色农产品和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稻米及杂粮业重点推进加工技术和包装工艺改良,推动产业向食品化、半成品化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发展专用米、糙米、胚芽米等新型健康产品。蔬菜业重点发展腌制、制粉、脱水蔬菜、健康果蔬饮料和以蔬菜为原料的保健品营养提炼等深加工。生猪和肉牛业推动本地屠宰,发展食品加工,重点开发熟肉制品、肉松、肉干、肉肠等食品和腌制肉串等半成品。禽业重点推进禽肉产品和食品研发,强化禽蛋清洗和分级包装,鼓励发展蛋白粉、蛋黄粉等禽蛋制品加工。奶业重点发展功能性乳品、乳清蛋白、高端奶粉等产品和冰淇淋、奶茶等衍生产品。鼓励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发展饲料加工,重点开发配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产品。渔业引导龙头企业发展鱼丸、鱼饺、鱼酱、生鱼片等深加工项目。花卉业支持企业探索开展植物提取、养生保健、花卉食品、花卉饮品、艺术干花等精深加工。二是强化产业链建设。推进稻米、畜牧、渔业、蔬菜、花卉五大产业链提升工作,实施“链长+链主+专班”推进机制,推动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组建禽业、稻米等产业联盟2个,推进优质产业向效益产业、品牌产业转变,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创建产业化联合体24个,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的联农带农、促农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加强。三是完善农产品流通布局。依托现有流通市场,构建“区域中心市场+产地交易市场+田头市场”三级流通体系。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程,建设新民市大民屯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前当堡鲜鱼批发市场、兴隆堡镇大米集散中心,辽中区顺发黄牛交易市场、辽西杂粮交易市场,康平县郝官屯牲畜交易市场、北三家子花生杂粮交易市场,法库县叶茂台牲畜交易市场、辽北花生交易市场等区域中心市场和产地交易市场。

(二)推动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

一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健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快推进品种、栽培、装备集成配套。在农业植保等领域开展5G无人机示范应用,开展全过程无人化农业生产试验。推动设施农业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生产采收等现代化装备的应用。推进机械装备与养殖工艺融合,提升畜牧水产养殖主要品种、重点环节、规模养殖场的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技术体系开发与推广,主要农作物均形成一套先进适用的集成生产技术体系,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二是发展智慧农业,开展智慧农场建设试点,推进物联网、低成本云应用、LPWA(低功耗广域网)、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的应用,重点推进设施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发展智能“车间农业”。建设智能牧场,加快实现畜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精准饲喂和疫病疫情精准诊断、预警、防控。加快建设数字奶业云平台。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发展数字渔场。加快种业大数据的研发与深度应用,建设智能服务平台,提升种业智慧化监管水平。

(三)推动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

一是加大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力度。合理确定沈阳市示范家庭农场评定标准和程序,加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力度,加强示范引导。探索系统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宣传推介一批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树立一批可看可学的家庭农场发展标杆和榜样。二是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指导农民合作社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章程,加强档案管理,实行社务公开。依法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执行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建立会计档案,规范会计核算,公开财务报告。依法建立成员账户,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按照法律和章程制定盈余分配方案,可分配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三是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围绕五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发展需求,壮大“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进形成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梯队,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强化本地企业培育,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分级分类培育本地优质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禾丰食品等10家领军企业和华美食品等44家“链主”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发挥其统一经营功能。鼓励农民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各类生产经营服务,发挥其服务成员、引领农民对接市场的纽带作用。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发挥其服务带动作用。支持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发展,发挥其服务模式成熟、服务机制灵活、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

四、协调推进三大工程,构建人才、科技、服务三保障

(一)促进县域发展,鼓励人才到农村就业

为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引导更多人才到县域地区贡献才智、建功立业,我市出台了《关于做好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地区重点企业就业专项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沈人社发〔2020〕71号),规定到各县域地区按开发区(园区)重点产业和市委、市政府确定主导产业编制的《重点企业目录》内企业就业,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毕业5年内(以毕业证书登记时间为准)全日制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给予大专生每月500元、本科生每月800元、硕士生每月1200元、博士生每月2000元的生活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6个月。同时,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紧缺专业(行业)就业,出台了《关于做好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急需紧缺专业(行业)就业安家费发放工作的通知》(沈人社发〔2018〕52号),规定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5年内(以毕业证时间为准)到农村(涉农街道或乡镇)基层急需紧缺专业(行业)(依照《沈阳市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含3年)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2018年1月1日后签订)并缴纳养老保险的,给予专项安家费2000元。

(二)建立产业基地,加强科技推广服务

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突出效应的原则,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为重点对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建立规模化示范区,并组建专家团队进行巡回技术指导2021年在水稻、大豆及设施果蔬绿色栽培方面,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1.2万亩,集成应用生物炭育苗基质、设施农业土壤改良、设施农业补光增温、病虫害减药控害、保花保果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15项。拓展服务渠道,开展精准科技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为我市广大农民提供24小时电话免费技术指导联合电视媒体、企业等开展科技大篷车活动;搭建微信服务群,征集和发布农户需要的种养技术、经营管理、农机使用等信息,提高农业服务效率;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等帮助规模产业基地销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运维“沈阳农业科技服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沈阳农业科技服务动态、农业技术、在线咨询、专家答疑等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起“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一对一”精准科技服务。

(三)扎实推进“三支一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为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根据《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十部门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方案》,我市按照稳定规模、优化领域、强化保障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缓解农村基层人才缺乏。按省厅的计划,我市每年都要招募30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康平、沈北新区、苏家屯区、新民、辽中、法库等郊区县基层工作。在岗位设置时,鼓励郊区县的岗位设置多以农业院校为主,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最大程度发挥出服务人员的优势。

感谢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单位):农办秘书处

责 任 人:韩大鹏

承 办 人:刘心语

联系电话:82706810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17日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36号 邮编:11000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