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土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以解决“土变瘦了、土变硬了、土变薄了”等问题为导向,我市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立法推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立法促进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出台《沈阳市耕地质量保护条例》,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我市耕地质量保护法制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条例将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安全纳入法制保障,明确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统筹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退化和污染耕地修复等工作,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提升耕地地力、保护耕地生态环境,积极应对耕地质量下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2021年启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在全市耕地布设取土点位8644个,调查统计地形部位、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因素等11项基础指标,测量分析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5项指标,初步形成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依据调查评价结果分别制定沈阳市高、中、低产田(旱田和水田)耕地质量提升措施。
三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项目。2021年全市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136万亩、土地深松60万亩以上,在新民市落实中央财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20万亩,在辽中、法库、沈北落实省财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45万亩,在苏家屯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试点项目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1.87万亩,实施市本级耕地质量保护项目2万亩,合计316.87万亩。
四是推动耕地生态保护工作。一是制定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将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农药化肥合理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纳入责任清单。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192万亩、利用性诱捕器防治水稻二化螟10.56万亩。二是出台沈阳市农资(农药、农膜)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方案,对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实行制度性安排。三是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和中轻度污染调控区3500亩,精准解决区域性耕地土壤污染问题,总结适宜于当地的技术模式;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建立并更新分类清单。
感谢您对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