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四
服务中心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沈阳市“十四五”渔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渔业渔政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1-12-14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沈阳市“十四五”渔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局:

    为促进我市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市渔业发展实际,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沈阳市“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组织实施。

附:郑滨副市长批示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2021年1214

沈阳市“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21〕1号)的部署,根据《沈阳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沈委发〔2021〕1号)、《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要求,结合沈阳市渔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市渔业产业围绕“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保证供给,促进增收”的渔业发展方针,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提出的各项任务,保证了全市水产品有效供给和经济平稳增长。

    1.渔业发展稳步向上。我市渔业工作主要以推动渔产业发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以健康养殖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不断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3.5万亩。其中,池塘面积15.3万亩,水库面积7.9万亩;淡水水产品产量21.3万吨,居东北地区城市首位;稻田养殖小龙虾从无到有,面积达到6800亩,居东北地区第一位;国家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8个;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4万亩;完成《水域养殖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实施《沈阳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加大对浑河违法捕鱼行为的打击力度,违法捕鱼行为得到了明显遏制。池塘养殖规模以及水产品产量、产值和养殖水平均居全省内陆城市首位。
    2.渔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省优势品种引进和市精品鱼苗种引进政策带动下,全市良种场积极引进特色新品鱼苗鱼种,主要有福瑞鲤2号、津新鲤2号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松浦镜鲤、河蟹光合1号大口黑鲈、鲌、丁鱥等。到“十三五”末,全市有苗种场17家,其中省级良种场8家、苗种场4家,苗种繁育能力达到30亿尾,比2015年增长了27.4%。有3家省级良种繁育场实施了省优势品种引进项目。名优新品种养殖面积达到6.4万亩,占池塘养殖面积的41.8%

3.渔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过大力实施科技兴渔工程,不断不加强渔民培训,渔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先进科研成果不断应用到渔业生产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引进与养殖示范”、“翘嘴红鲌与团头鲂杂交种翘嘴鲂养殖示范和福瑞鲤2号的引进与养殖示范”等多项科技成果落地我市。科技进步对我市种质资源开发、地方良种培育、水产品繁育、商品鱼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

    4.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提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苗种生产安全等专项整治,加强对鱼用兽药和渔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配合国家、省完成对产地水产品和流通领域水产品的例行监测,对我市产地水产品药残进行抽样检测,在国家、省、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中,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在98%以上。
    5.示范场建设助力渔业健康发展。以示范场建设为抓手,“十三五”共创建国家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3个,促进了渔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水产健康养殖条件进一步改善,渔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十三五”的主要问题

1.渔业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理念亟需更新。我市水产养殖业仍然面临着养殖场池塘老化,养殖及管理的基础设施落后,可控性差,病害发,场区道路不畅,供电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不符合现代水产养殖生态、精准、高效的发展要求。渔业工作者存在重视单产、忽视污染,注重数量、忽视质量,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效益等落后理念,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更新

2.水产品加工数量有限,整体水平需要提高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成规模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少量的水产品加工主要以传统冷冻水产食品及小包装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的水产品都以鲜活集中上市的形式进入市场,缺少品牌形象,市场辐射面窄,与水产品产量份额严重不匹配,养殖效益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3.养殖结构仍需调整,养殖方式亟待改善。目前我市淡水养殖仍然以池塘养殖鲤、鲫、草鱼、鲢、鳙等大宗淡水鱼为主,占养殖总量的90%。虽然也有少量的黄颡鱼、鳊鱼和鮰鱼,但养殖份额很小。近年来虽然也引进并养殖了如小龙虾、泥鳅等名特优品种,但仍未形成产业规模。稻田养蟹产量也不高规格较小,效益不够理想,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压力仍然较大。为加快水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增长,促进养殖方式由传统型向集约化、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4.产业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够。我市渔业企业、工商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众多,但缺乏科技创新能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或相应的组织,现有渔业企业中,除以水产饲料为辅业的禾丰牧业外,没有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渔业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不统一,品牌打造力度不足,导致我市的渔业企业和产品品牌竞争力不高。

(三)“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1.有利条件。一是外部政策环境向好。随着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渔业产业在减少温室气体及富营养物质减排及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贡献度越来越被认可,给渔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二是渔业消费空间广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高品质水产品和休闲渔业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为渔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三是渔业科技发展潜力巨大。我市渔业科技人才资源充足,科技成果日益丰硕,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日益提升,必将为渔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制约因素。一是渔业资源短缺,发展空间形势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挤压,养殖空间也在逐年萎缩;二是渔业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生产标准化程度都较低,缺少终高端产品,缺少知名品牌,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三是渔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养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池塘淤积老化,更新改造力度弱。 渔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防灾抗灾能力不足,影响渔业发展后劲。

二、“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示精神,以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提升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水产绿色养殖、水产种业、品牌打造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依法治渔,保护渔业环境,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渔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供求导向,保障市场供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水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优化渔业产品结构,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特色、安全、优产品需求,巩固我市在全省淡水渔业的优势地位

坚持绿色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坚持渔业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循环业,推进水产投入品减量化、生产环保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坚持渔业增效,促进渔民持续增收。坚持把提升渔业效益放在优先位置,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推广应用渔业新技术、开发休闲渔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多种途径来提高水产业效益、持续增加渔民收入。

    坚持融合发展,提升渔业整体实力。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渔业生产、渔业服务、数字渔业,水产品消费终端形成产销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产业链关系,进一步提升渔业整体实力,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目标

实现水产养殖精品化,产品和技术标准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养殖品种名优化,产品质量安全化,渔业管理法制化,机制体制创新化,发展支撑科技化,指导服务社会化,实现渔业现代化。

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2%,由2020年120亿元增加到132.5亿元;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由2020年6.42亿元增加到7.26亿元;水产品总产量年均增长1.5%,由2020年21.3万吨增加到22.9万吨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7%以上;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家

“十四五”渔业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基准值

2023年

目标值

2025年

目标值

渔业经济总产值

亿元

120

127.2

132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21.3

22.26

22.9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

0

1

2

三、“十四五”渔业发展产业布局

“十四五”期间,做强存量渔业企业,引进扶持优质企业,发挥我市在苗种繁育、成鱼养殖、鱼用饲料加工等主导优势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引进国内为知名的渔业龙头企业来投资,发挥技术与品牌优势,带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苗种繁育产业

形成以新民市、沈北新区(市)区企业为龙头的苗种繁育产业布局。

(二)成鱼养殖产业

形成新民市、辽中区、苏家屯区(市)区企业为龙头的成鱼养殖产业布局。

(三)鱼用饲料加工产业

沈北新区、辽中区、新民市(市)区企业为龙头的鱼用饲料加工产业及以前当堡鲜活水产品批发集散为中心的水产品交易、加工、销售产业布局

沈阳市渔业“十四五”重点企业分布情况

序号

分类

企业

招商目标

分布区县

1

苗种繁育

苗种繁育企业

北方地区淡水育苗头部企业

新民市

辽中区

沈北新区

2

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企业

水产养殖上市公司头部企业

辽中区

新民市

3

鱼用饲料生产

鱼用饲料生产企业

水产饲料上市公司头部企业

辽中区

新民市

铁西区

、“十四五”发展的重任务

   根据我市渔业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状况,以渔业健康发展,渔民稳定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构建业战略格局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智慧渔业和品牌渔业,进一步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延伸做强渔业产业链用5年时间使我市成为辽、吉、黑、蒙内陆渔业经济的“领跑者”,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以提高水产业设施水平为抓手,依靠科技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以塑造竞争新优势为导向,强调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水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推广体系,培育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壮大物流营销体系。实现集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法制化管理全方位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渔业。

(一)加快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业

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规模,提高创建质量,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示范推广大宗淡水鱼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做大做强精品渔业。到2025年,全市精品养殖规模达到10万亩,实现产量15万吨。外延开发与内涵挖潜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目标的发展原则,推进全市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水产新品种,开发养殖新方式,强化水产健康养殖大力发展水库渔业,由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池塘养殖开发,增加池塘养殖容量,加大对中低产池塘的改造,提高水产健康养殖水平。在稳定常规品种养殖的基础上,增加养殖品种,以健康养殖为抓手,大力推广拉氏鱥大口黑鲈、斑点叉尾杂交鲟等名优新品种。创新养殖模式,开展鱼虾混养、鱼蟹混养、鱼鳖混养等增殖模式。二是充分利用水库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生态渔业,科学搭配品种,增加鲢、鳙、鲤等常规品种和河蟹、甲鱼、大银鱼、池沼公鱼、香鱼等名优品种的投放规模,提高养殖规模、技术水平,防止掠夺式经营方式,保持水库生态平衡三是大力发展稻渔产业,推进稻田生态养鱼、养蟹、养虾,加强稻渔工程化改造。到2025年稻渔产业规模达3.5万亩。四是充分调动渔民积极性,增加设施渔业的规模,拓宽养殖领域。到2025年全市设施渔业总规模达到5万平方米。

    (二)改善渔业品种结构

以启动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为契机,加快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开发,鼓励支持水产苗种企业引进鲟、锦鲤、鳜、三角鲂等优质亲鱼和苗种。2023年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

    1.建设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结合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加大优势品种、优质品种的质量和繁育能力建设。在新民市、辽中区、沈北新区、铁西区建设鳜、黄颡鱼、鲈、锦鲤,鲟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提高水产苗种的供应保障能力。到2023年,水产良种基地达到4个。

    2.强化水产养殖新模式、新技术的示范。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养殖、池塘立体养殖等模式。每年示范推广稻田河蟹、小龙虾综合养殖技术面积0.5万亩,草鱼生态精养技术面积1万亩,推广池塘商品鱼越冬集成技术,提高商品鱼越冬成活率。

    3.壮大水产种业领军企业。依托我市渔业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大优质亲鱼引进和自主繁育力度,形成引、繁、养一体化产业链条,打造高品质食用鱼和高端观赏鱼产业。壮大水产种业领军企业,实现优质水产种苗占领省内市场,辐射全国,形成精品,树立品牌。到2023年,水产种业领军企业达到4家以上,繁育优质鱼苗达到42亿尾以上。

(三)实施渔业产业创新工程

以渔业科技创新动力继续加大对渔业的科技投入,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引进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组织科技攻关,实施四大渔业科技创新工程。一是渔业优良品种繁育创新工程。通过优势主导品种和新品种的引进、驯化、培育,推广应用优良苗种,实现规模化养殖,加快精品渔业发展。二是实施健康养殖创新工程。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渔业科技成果对接与转化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健康养殖目标。三是实施渔业病害防治创新工程创新防治体系,对全市主要养殖品种的病害建立以防为主病害防治体系,做到预警、预防和及时治疗。四是实施渔业标准化建设创新示范工程。通过开展渔业标准化建设,改变水产业凭经验管理,水产品靠感官评判的无序局面,示范带动渔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渔业产业链作用

发挥渔业产业链带动作用水产育种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休闲渔业等领域,扶持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新管理与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标准制定、质量管理、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金融服务、文化挖掘与弘扬等方面给与企业资金和项目扶持。通过组织龙头企业组成产业联盟举办分品种的渔业文化节、参加各种展销会、设立品牌推广专项资金等方式,发挥存量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加大对渔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快速补齐产业短板,完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的发展与带动实现渔业的产业振兴进而推动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

(五)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要求,不断夯实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加强安全标准体系、监管执法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一是加强绿色渔业生产。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完善合格证制度,全力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建设。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7%以上。二是加强各级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理顺执法关系,规范执法内容,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督执法能力。三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分级建设、重点推进的思路和要求,建立起以市动植物疫控中心和县农业中心为基础的二级检验检测体系,在编制、人员、设备装备、经费等方面争取重点支持和倾斜。

(六)培育水产业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水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关键发展能力、激发内生活力。以培育养鱼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渔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渔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加快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各类服务主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壮大水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和人才合作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水产养殖,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2025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比例达到75%以上。

五、“十四五”发展的项目

(一)渔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

加快养殖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善、模式生态健康、经营机制体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渔业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沈阳水生动物疫控区域中心项目。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家;大力发展稻田渔业项目,提高稻田生态养鱼、养蟹、养虾田间工程标准,增加产量和效益,到2025全市年稻田渔业总规模达到3.5万亩。

专栏1渔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

1.建设沈阳水生动物疫控区域中心项目。

2.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家

3.2025年全市稻田渔业总规模达到3.5万亩

(二)池塘生态环境修复项目

着力抓好池塘底质修复、底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等重点环节。通过增加生态修复投入,实现池塘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辽中区、新民市、沈北新区建成水产生态达标养殖项目4个,总面积达到8300亩。

专栏2池塘生态环境修复项目

在辽中区、新民市、沈北新区建成水产生态达标养殖项目4个,总面积达到8300亩

(三)水产种质体系建设项目

建立健全水产苗种管理制度,实行良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常态化,提高苗种繁育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水产种业创新团队(创新联合体)发展,在稳定大宗淡水鱼等常规品种繁育的基础上,增加丁鱥、鲈、斑点叉尾鱼回、鲟、雅罗鱼特色新品种繁育。2022年完成鳜种质资源场项目建设,2024年前争取小龙虾或大宗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项目在我市落地。

专栏3水产种质体系建设项目

1.2022年完成鳜种质资源场项目

2.2024年前力争小龙虾或大宗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项目在我市落地

(四)智慧渔业项目

一步推动数字技术和渔业经济深度融合,以落实应用场景为抓手,加快推动渔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渔业生产方式变革,通过数字化技术构筑智慧渔业新生态,使渔业生产可视可管可控,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渔业管理数字化。2022年实施沈北新区智慧渔业产业基地项目,2024年实施新民市智慧农业(渔业)产业化项目。

专栏4智慧渔业项目

1.2022年实施沈北新区智慧渔业产业基地项目。

2.2024年实施新民市智慧农业(渔业)产业化项目

(五)水产品精深工项目

加大对淡水鱼精深加工项目的投入,发展水产品活鱼流通和半成品预制菜技术,扩大淡水鱼加工市场规模,重构水产品价值链新模式,搭建起养鱼户和大市场的桥梁,进一步衔接和贴近消费终端。同时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管执法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质量。争取水产品精深加工头部项目在我市落地。

专栏5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发展水产品活鱼流通和半成品预制菜技术,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管执法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质量,争取水产品精深加工头部项目在我市落地。

(六)渔业文化挖掘与休闲渔业项目

通过渔业文化的挖掘、节庆活动和展销推广活动大力开展垂钓观光体验等活动发展休闲渔业,利用沈阳作为省会城市的人口和经济优势,挖掘休闲渔业潜力,通过体验式沉浸式营销,打造渔业产品和服务品牌。在铁西区、苏家屯区、于洪区优选基础好、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垂钓园建设6-8家休闲渔业基地。

专栏6渔业文化挖掘与休闲渔业项目

在铁西区、苏家屯区、于洪区优选基础好、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垂钓园,建设6-8家休闲渔业基地

、保障措施

(一)推进规划落实

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落实规划情况,妥善解决规划实施涉及的重大问题等。创新督促、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决策、执法、监督、落实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听取渔民群众的意见,了解渔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和要求,坚持为渔民群众办实事。

(二)争取政策支持

强化财政支农措施,建立稳定的渔业投入机制。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发展和渔业生态资源修复项目扶持力度,加大对水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良种工程的扶持力度。二是围绕培育优势主导品种和资源保护,在水产饲料、水产鱼苗和种鱼引进、繁育等方面的给予支持。三是着力培育国家、省、市各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基地、场),对获得各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基地、场)称号的单位给予鼓励和奖励,提升渔业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四是增加对渔业生产经营者的信贷支持,实施贷款贴息,促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渔业投融资格局。五是加快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智慧渔业。推进水产养殖智能化、机械化加快提高水产养殖业装备水平。探索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规划以及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等项目中统筹推进。

(三)坚持规范管理和服务

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优化渔业发展环境。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把工作重点放到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发展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二是继续制定完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各项配套制度,推进渔业法制化进程。三是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质量、水产品市场、防灾减灾、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四是加强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保护,严肃查处渔业水域环境污染事故。五是完善养殖证制度,贯彻国家总体部署,宣传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必要性,调动广大养鱼户主动申办水域滩涂养殖证的主动性。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1214日印发  


文件链接:沈阳市“十四五”渔业 发展规划图片解读

文件链接:沈阳市“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解读

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政务公开电话:024-82703878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36号 邮编:11000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5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449 辽ICP备18004178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网站地图]